时间: 2025-04-26 10:31:0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0:31:06
京索先生三尺坟,秋风漠漠吐寒云。
从来有恨君多哭,今日何人更哭君。
京索先生的坟墓只有三尺高,秋风萧瑟,寒云弥漫。
自古以来,大家都为你而哭泣,今天又有谁为你流泪呢?
“从来有恨君多哭”可以理解为人们在失去京索后对他的怀念,体现了人间对逝者的哀痛与惋惜。这种情感在古代诗词中常见,反映了对逝去生命的珍视与追忆。
贾岛(779年-843年),字阮籍,号扁舟,唐代著名诗人,因其诗作风格独特、意境深远而受到后世的推崇。他的诗作常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这首诗可能是在贾岛对某位已故朋友的追悼中写成,反映了他对生死无常的感慨和对逝者的深切怀念。
贾岛的《过京索先生坟》通过简洁的语言和深刻的意象,展现了对逝者的追忆与哀悼。诗中“京索先生三尺坟”一句,将坟墓的高度与生命的短暂紧密相连,令人感受到生命的脆弱和无常。而“秋风漠漠吐寒云”更是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营造出一种冷清和悲凉的氛围,仿佛在为逝者送行。诗的后两句则深化了主题,表现出对逝者的怀念已经逐渐淡去,令人感到孤独与失落。这种对人际关系的冷漠和社会的遗忘,给读者留下深刻的思考空间。整首诗既有对逝者的缅怀,也反映了生者的孤独,展现了贾岛对人生的深刻感悟。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逝者的追忆和对人类生命无常的感慨,表达了孤独与遗忘的情感,警示生者珍惜眼前人。
《过京索先生坟》的作者是谁?
诗中提到的“秋风”给人带来了什么样的情感?
“今日何人更哭君”这句表达了什么情感?
贾岛的《过京索先生坟》与杜甫的《登高》均表现了对生命的感叹与对逝去的追忆,但贾岛侧重于个人的孤独和遗忘,而杜甫则更多地反映了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忧虑,这种对比展示了不同诗人在面对生死时的不同情感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