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3 02:40:5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3 02:40:59
琴上遗声久不弹,
琴中古义本长存。
苦心欲记常迷旧,
信指如归自著痕。
应有仙人依树听,
空教瘦鹤舞风骞。
谁知千里溪堂夜,
时引惊猿撼竹轩。
琴上的余音已经很久没有弹奏,
琴中所蕴含的古老情义依旧长存。
我苦心想要记住常常迷失的旧曲,
手指轻轻一触就如同回到往昔的痕迹。
应该有仙人依靠在树下倾听,
空中教瘦鹤在风中翱翔。
谁能知道千里之外的溪堂夜,
时常会引得惊猿在竹林中震动。
作者介绍: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政治家。他的诗词作品风格多样,既有豪放豁达的气魄,又有细腻柔和的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在苏轼的创作生涯中,反映了他对古代音乐和情感的怀念,表达了对旧曲的珍视与追忆。诗中充满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文精神的思考,涵盖了音乐与自然的和谐。
苏轼的这首诗通过对古琴的描绘,展示了他对古代文化和个人情感的深刻理解。开篇提到“琴上遗声久不弹”,给人一种悠远而淡淡的忧伤,仿佛在诉说着时间的流逝与记忆的模糊。在“琴中古义本长存”中,苏轼借古琴寄托了对传统文化的敬仰和对古人情怀的追寻。
“苦心欲记常迷旧”,表达了他在追寻旧曲时的挣扎与无奈,反映出对美好过去的追忆与对现实时光流逝的感慨。“信指如归自著痕”,则是对音乐的渴望,手指轻轻一触,便能唤起往昔的记忆,这种细腻的情感极为动人。
后半部分描绘了自然的意象,仙人、瘦鹤、惊猿等,营造出一种超脱现实的氛围,将古琴的音韵与自然的和谐结合起来。全诗在情感上既有个人的孤独与追忆,又有对超然状态的向往,体现了苏轼的哲思与对生活的深刻理解。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全诗表现了对古代文化的敬仰、对旧曲的追念,以及对人与自然和谐的向往,体现了诗人对生命、音乐与自然之间关系的深刻思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琴上遗声久不弹”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音乐的喜爱
B. 对往事的追忆
C. 对自然的向往
“信指如归自著痕”中的“信指”指的是什么?
A. 手指
B. 乐器
C. 诗歌
诗中提到的“仙人”象征什么?
A. 人间的烦恼
B. 超脱的理想
C. 古老的传统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