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21 15:54:4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1 15:54:42
送曹辅赴闽漕
作者:苏轼
曹子本儒侠,笔势翻涛澜。
往来戎马间,边风裂儒冠。
诗成横槊里,楯墨何曾干。
一旦事远游,红尘隔岩滩。
平生羊炙口,并海搜咸酸。
一従荔枝饮,岂念苜蓿槃。
我亦江海人,市朝非所安。
常恐青霞志,坐随白发阑。
渊明赋归去,谈笑便解官。
今我何为者,索身良独难。
凭君问清淮,秋水今几竿。
我舟何时发,霜露日已寒。
曹子本是个儒雅的侠士,他的笔势如同翻腾的浪涛。
他常常在戎马之间穿梭,边风吹裂了他的儒冠。
在诗成之时,横槊而歌,墨水又何曾沾染他的衣裳。
一旦踏上远行的征途,红尘与岩滩将我隔绝。
我一生只吃羊肉和喝海水,搜寻咸酸的滋味。
我只醉饮荔枝,岂会想到苦涩的苜蓿。
我也是江海之人,市井之中难以安宁。
常常害怕青霞的志向,会随着白发的增多而消逝。
陶渊明赋诗归隐,谈笑之间便可解官职。
如今我为何而行,索求生计实在艰难。
请你问问清淮,秋水如今有几根竹竿。
我的船何时才能出发,霜露已经带来寒意。
苏轼(1036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时期的著名文学家、书法家和画家。他的诗、词、文都极具影响力,尤其以词作著称。苏轼的作品常常表达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和对社会的关注。
《送曹辅赴闽漕》写于苏轼与曹辅的友谊深厚之时。曹辅将赴福建任职,苏轼借此机会表达对朋友的关心和对生活的感慨,反映出他对理想与现实之间的深刻思考。
《送曹辅赴闽漕》是一首充满情感与哲理的送别诗,表达了作者对朋友的关切与对人生的思索。诗中通过描绘曹辅的儒侠形象,展现了其宽广的胸怀和豪放的气质。开篇提到“笔势翻涛澜”,生动地比喻了曹辅的才华和气概,体现出作者对其的赞美。
接着,诗人描绘了自己在戎马生涯中的无奈与困惑,“边风裂儒冠”字句中透出一种对理想破灭的无奈与心痛。诗中提到的“羊炙口”和“荔枝饮”,则暗示了生活中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享受,反映出诗人对世俗生活的不满。
而在“我亦江海人,市朝非所安”中,表达了诗人对自身处境的感慨,表现出一种对权力的厌倦和对自由的向往。结尾处“我舟何时发,霜露日已寒”,不仅是对友人的关心,也是对自己孤独漂泊的感慨,整体上渗透着一种无奈与忧伤。
整首诗围绕友人出发而展开,表现出对理想与现实的深刻思索,融入了对人生的无奈与孤独感。通过对曹辅的人生经历和自身感受的对比,表达了对理想的追求与对世俗生活的反思。
曹子在诗中被称为什么?
A. 儒侠
B. 侠客
C. 文士
D. 士大夫
诗中提到的“青霞”象征什么?
A. 理想与志向
B. 生活的美好
C. 人生的无常
D. 友情
诗人对生活的感受是:
A. 满意
B. 无奈
C. 开心
D. 忧虑
《送友人》 vs 《送曹辅赴闽漕》:两首诗都涉及到送别主题,但《送友人》更偏向于个人情感的表达,而《送曹辅赴闽漕》则更多地涉及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
《夜泊牛渚怀古》 vs 《送曹辅赴闽漕》:两者都表达了对人生与理想的感慨,但《夜泊牛渚怀古》更多的是对历史的追忆,而《送曹辅赴闽漕》则集中在对当下友人的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