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03:03:3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03:03:36
李行中秀才醉眠亭三首
苏轼 〔宋代〕
已向闲中作地仙,更于酒里得天全。
従教世路风波恶,贺监偏工水底眠。
君且归休我欲眠,人言此语出天然。
醉中对客眠何害,须信陶潜未若贤。
孝先风味也堪怜,肯为周公昼日眠。
枕麹先生犹笑汝,枉将空腹贮遗编。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闲适生活的向往,以及对醉酒后安然入睡的态度。
“我已在闲适中成了地仙,更在酒中得到了天上的自在。”
“即便世间风波再恶劣,贺监却偏偏喜欢在水底安眠。”
“你且回去休息吧,我想要睡了,听说这句话是出自自然。”
“在酒中对朋友沉沉入睡有什么害处呢,应该相信陶渊明并不逊色于那些贤者。”
“孝先的风味也让人感到可怜,他愿意在白天像周公一样安睡。”
“枕着麹先生的诗作,你还笑我,真是白白把空腹的遗编放在这里。”
作者介绍: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和画家。他的诗词风格多样,既有豪放激昂,也有清新婉约,深受后代喜爱。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苏轼的隐居生活中,表达了他对闲适生活的向往和对酒中安眠的享受,反映了他对世俗纷争的超脱。
苏轼在这首诗中,通过对饮酒和安眠的描写,表达了一种超脱的生活态度。他将自己与古代隐士陶渊明相提并论,强调醉酒后安眠的自在,反映出他对世俗名利的看淡。诗中提到的贺监和孝先,都是历史上著名的人物,通过对他们的引用,进一步凸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诗中“醉中对客眠何害”一句,体现了苏轼对待生活的洒脱态度。他认为醉酒后的沉睡不仅无妨,反而是一种享受,说明了他对生活的独特见解。同时,通过引用陶渊明的形象,诗人将自己的生活理想与古代隐士的理想生活相连结,表现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整首诗洋溢着一种洒脱、自在的气息,既有对酒的喜爱,也有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体现了苏轼独特的人生哲学。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体现了诗人对世俗生活的超脱与对闲适生存状态的向往,表明醉酒后安眠的无害,强调了自由与隐逸的价值观。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苏轼在诗中提到的隐士是谁?
A. 孝先
B. 陶渊明
C. 贺知章
D. 周公
诗中“醉中对客眠何害”表达了什么态度?
A. 酒后失态
B. 对社交的厌倦
C. 对生活的洒脱
D. 对朋友的不满
诗中提到的“麹先生”象征什么?
A. 名声
B. 文化与艺术
C. 财富
D. 权力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苏轼的这首诗与陶渊明的《归园田居》有着相似的主题,都是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隐逸生活的追求。陶渊明更强调田园的自然与恬静,而苏轼则通过酒的意象来表现他的洒脱与超然,二者在表达方式上有所不同,但都传达了对世俗的超脱与对理想生活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