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5 05:00:4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5 05:00:48
辰龙关
作者: 黄与坚 〔清代〕
郁盘鸟道中,忽睹巉岩削。
双耸若天门,神工斧斤凿。
攒刺剑戟横,摩厉成锋锷。
青冥杳无垠,怪雨从空落。
一径折霄光,绝壁尽倒却。
千仞蹙孤危,不敢栖猿玃。
攀跻坂益欹,数武困行脚。
嗤彼铜马馀,持铩倚木阁。
狼窜险一隅,俄就官军缚。
于今走轻车,亭午气颓索。
白日景蔽亏,一步一狞恶。
瞬息度层关,须鬓恐非昨。
在郁郁葱葱的鸟道上,忽然看到峭壁削成的巉岩。
两座山峰高耸如天门,仿佛是神工斧斤所凿。
山峰如同攒刺的剑戟,锋刃摩厉而成。
青空广袤无边,奇怪的雨从空中降落。
一条小路直通云霄,绝壁却让人感到险峻。
千仞的高山孤立而危险,我不敢让猿猴停留。
攀登的道路越来越倾斜,许多士兵困在行走中。
嗤笑那些铜马留下的余威,手持铩刀倚靠在木阁。
狼群窜向险峻的一隅,瞬间就被官军捉拿。
如今轻车疾驰而过,正午的气息令人感到颓丧。
白天的阳光被遮蔽,每一步都感到凶恶。
瞬间跨越层层关卡,须发已非昔日模样。
作者介绍:黄与坚(约1640-1710),清代诗人,生于南明时期,因其家族遭受战乱,黄与坚早年便经历了动荡的社会环境。他的诗风多受山水之影响,常以自然景观为题材,表现人生哲理与苦乐。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清代,反映了作者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诗中描绘的辰龙关,可能象征着人生路途的艰难与险阻。诗人在山水之间感受到人与自然的关系,同时也隐喻了人生的艰辛。
《辰龙关》是一首描写自然景观与人生命运交织的诗。诗中以“鸟道”“巉岩”“天门”等意象,构建出一幅壮丽而又险峻的山川画面。诗人用生动的比喻将山峰的高耸与人的孤独感相结合,展现出一种对自然的敬畏与对生命的思考。
诗中提到的“奇怪的雨”与“绝壁”不仅是自然现象的描写,更是诗人内心情感的映射,暗示了生活中的不确定与艰难。特别是在描绘“狼窜险一隅”时,突显出战乱带来的危机感,让人感受到社会动荡对个体的影响。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与细腻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洞察,以及在艰难环境中对生命的反思。这种对自然的崇敬与对人生的感悟,使得《辰龙关》成为一首具有深远意义的作品。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对人生艰辛的感慨与思考,展现了人在面对自然和命运时的脆弱与坚韧。诗人以景抒情,借自然之美与险境,反映出人生的复杂与多变。
意象词汇:
这些意象在诗中相互交织,形成了一个动人心弦的自然画卷,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挣扎与追求。
诗词测试:
诗中“巉岩”指的是什么?
A. 一种动物
B. 高耸的山岩
C. 一种植物
D. 一条河流
诗中的“青冥”象征什么?
A. 自然的美
B. 无边的苍穹与未知
C. 内心的孤独
D. 战争的痛苦
诗人通过哪些意象表达了对人生艰难的思考?
A. 天门
B. 剑戟
C. 狼群
D. 以上都正确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山居秋暝》相比,黄与坚的《辰龙关》更加强调了自然的险峻与人生的艰辛;而李白的《庐山谣》则更侧重于对自然景观的赞美与抒情。
推荐书目:
这些参考资料可以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清代诗人的创作背景与艺术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