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9:56:3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9:56:37
天方猎中原,狐兔在所憎。
伤哉六孱王,当此鸷鸟膺。
搏取已扫地,翰飞尚凭凌。
游将跨蓬莱,以海为丘陵。
勒石颂功德,群臣助骄矜。
举世不读易,但以刑名称。
蚩蚩彼少子,何用辨坚冰。
在广阔的中原大地上,猎人们四处追逐,狐狸和兔子都是他们所憎恨的猎物。可怜的六孱王,正处在这猛禽的威胁之下。搏斗已经将一切扫清,然而天空中的飞鸟仍然自由翱翔。游人将要跨越蓬莱山,眼前的海洋宛如丘陵一般。刻石铭记功德,群臣却助长他的骄傲。全世界都不读《易经》,只是把刑罚当作名声。那些无知的年轻人,又何必去辨别那坚冰的真伪呢?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宋代著名政治家、思想家和诗人。他主张“变法”,以求振兴国家,提倡实用主义的治国理念,诗风清新、直白。
《秦始皇》创作于王安石任职期间,反映了他对历史人物的深刻思考,尤其是对秦始皇的功过是非的探讨。王安石借古喻今,表达了对权力的质疑和对历史教训的反思。
这首诗以独特的视角探讨了秦始皇这一历史人物的复杂性。王安石通过描绘中原狩猎的场景,隐喻了那个时代的权力斗争和社会矛盾。诗中提到的“六孱王”暗示了秦始皇的野心与暴政,表达了对统治者的批判。王安石在诗中运用了对比的手法,通过自由飞翔的鸟和被压迫的兔子,展现了权力与自由之间的对立。
诗歌的语言简练而富有力量,通过一系列生动的意象,揭示了历史人物的复杂性。王安石没有简单地将秦始皇描绘为一位伟大的君主,而是从更深层次解读了其统治下的痛苦与压迫,展现了对历史的反思与警醒。整首诗既有历史的厚重感,也有现实的紧迫感,令人深思。
整首诗表达了对权力的质疑和对历史教训的深刻反思,警示人们对统治者的盲目崇拜与对社会现象的思考。
诗中提到的“六孱王”指的是哪个历史人物?
诗歌中“游将跨蓬莱”表达了什么意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