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次前韵示杨明二首 其一》

时间: 2025-05-01 18:17:14

诗句

晚岁有馀乐,天教一向闲。

嵩阳百口住,岭外七年还。

卜宅先邻晏,携瓢欲饮颜。

吴僧来不久,相约叩禅关。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8:17:14

原文展示

晚岁有馀乐,天教一向闲。
嵩阳百口住,岭外七年还。
卜宅先邻晏,携瓢欲饮颜。
吴僧来不久,相约叩禅关。

白话文翻译

在晚年的时候,生活有余的乐趣,老天让人一直过得悠闲自在。
在嵩阳的村庄里,百姓安居乐业,
而我在岭外漂泊七年才回归故里。
我选了个邻近的地方安家,带着酒瓢想要饮酒作乐。
不久前有位吴国的僧人来访,我们相约一起叩打禅关。

注释

  • 晚岁:指晚年。
  • 有馀乐:生活富足,乐趣多。
  • 天教:上天的安排。
  • 嵩阳:嵩山的阳光,意指该地的美好环境。
  • 卜宅:选择住宅。
  • 邻晏:邻居安宁。
  • 携瓢:带着酒瓢。
  • 叩禅关:敲门求教于禅宗。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辙(1039年-1112年)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苏轼的弟弟。他的诗词风格清新自然,常常表现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感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苏辙晚年之际,反映了他对闲适生活的向往和对友人的思念。诗中描绘了他在晚年选择隐居的生活状态,以及与友人相聚的情景。

诗歌鉴赏

此诗展现了苏辙对悠闲生活的向往和对友谊的珍视。诗的开头以“晚岁有馀乐”引入,表明作者在晚年生活的满足与乐趣,展现出一种淡泊的生活态度。“天教一向闲”则是对生活状态的自我归纳,表达了他对于老天安排的感激。接着,“嵩阳百口住”描绘了一个宁静祥和的村庄,给人以温暖的感觉,暗示着人们在这里安居乐业。“岭外七年还”则透露出他在外漂泊的经历,阐述了归来的喜悦与对故土的眷恋。

诗的后半部分,苏辙通过“卜宅先邻晏”表达了他对邻里和谐生活的向往,带着酒瓢欲饮则展现了他对闲适生活的热爱。“吴僧来不久,相约叩禅关”则引出了友人相聚的画面,突显了人与人之间的情谊。整首诗流露出作者对生活的满足、对友谊的珍惜,表达了一种理想的隐居生活态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晚岁有馀乐:晚年生活中有许多乐趣。
  2. 天教一向闲:上天让自己过得悠闲自在。
  3. 嵩阳百口住:在嵩阳这个地方,百姓安居乐业。
  4. 岭外七年还:自己在岭外流浪了七年才返回故里。
  5. 卜宅先邻晏:选择了一个邻居安宁的地方安家。
  6. 携瓢欲饮颜:带着酒瓢想要痛快地饮酒。
  7. 吴僧来不久:不久前有位吴国的僧人来访。
  8. 相约叩禅关:我们约好一起去敲禅宗的门。

修辞手法

  • 对仗:全诗运用了对仗的修辞手法,增加了韵律感。
  • 意象:诗中通过“晚岁”、“天教”、“卜宅”等意象传达了对生活的感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作者对晚年生活的满足与对友谊的珍视,展现了他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

意象分析

  • 晚岁:象征着人生的成熟与智慧。
  • 嵩阳:代表着安宁的生活环境。
  • 携瓢:象征着对自由生活的追求与享受。
  • 吴僧:代表着友谊与文化的交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晚岁”是什么意思? A. 年轻
    B. 晚年
    C. 中年

  2. 苏辙在诗中选择了哪个地方安家? A. 嵩阳
    B. 京城
    C. 岭外

  3. 吴僧来访的目的是? A. 叨扰
    B. 叩禅关
    C. 旅游

答案:1.B 2.A 3.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苏辙与其兄苏轼的作品在主题上有相似之处,都是对生活的感悟与对自然的热爱,但苏辙的作品更倾向于表现隐逸生活的宁静。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苏辙年谱》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辞典》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东斋杂咏{竹} 杂咏三首 元忠学士八兄耒离京师远蒙追送许惠服丹法托 别梅 宣城至日谒天庆观行香呈郡僚 次韵苏内相好头赤 蹇驴 东堂四首 道旁花 晚泊襄邑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铁鎝 閠字旁的字 恩开头的成语 气字旁的字 潮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捩手覆羹 临监 竹字头的字 单人旁的字 欠字旁的字 急来报佛脚 寖息 无胫而来 霜后花 熟门熟路 冠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包含势的词语有哪些 瞋目扼腕 贞嫕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