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3:22:0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3:22:07
饮阑钟虞欲移轩,香雾犹残金博山。
明月飞来松岭外,游人散落马蹄间。
城严画鼓初传角,路暗山花自落鬟。
清境暂时都不见,夜深人尽始来还。
在酒阑旁,钟声响起,似乎要把我的思绪带走,
香雾仍然萦绕在金博山上。
明月从松岭外飞来,游人正散落在马蹄间。
城中鼓声刚刚开始传来号角,
路上昏暗,山花自顾自地落下。
清幽的境界暂时都看不见,
夜深人尽,只有我慢慢归来。
苏辙(1039年-1112年),字子瞻,号晦庵,北宋时期著名诗人和政治家,是苏洵的次子,苏轼的弟弟。苏辙在文学上继承了父亲的风范,风格清新,情感真挚,擅长诗文,尤其以词和诗闻名。
《次韵子瞻有美堂夜归》是苏辙在一次夜归途中所作,表达了他对自然景色的欣赏和对生活的感悟。诗中描绘了夜晚的宁静以及归来的孤独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情感波动和对生活的思考。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夜归时分的美丽景象和诗人内心的孤独感。开头两句以“饮阑钟虞欲移轩”引入,描绘了诗人在酒席上听钟声的情景,钟声传达出一种急迫的情绪,仿佛在催促着他离开。接着,诗人以“香雾犹残金博山”展现了夜晚的美丽景色,金博山的香雾让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惆怅。
“明月飞来松岭外,游人散落马蹄间”则将读者带入一个静谧而动感的场景,月光洒在松岭外,游人们散落在马蹄间,形成了一幅生动的画面。对比前面的静谧氛围,后两句“城严画鼓初传角,路暗山花自落鬟”则描绘了城市的喧嚣和路途的寂静,表达了诗人对归途的复杂情感。
最后两句“清境暂时都不见,夜深人尽始来还”则深化了诗的主题,清幽的境界在夜深人静时已然消失,诗人独自归来,既有对美好景色的留恋,也有对孤独的感叹,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思索与情感的深刻。
整首诗通过描绘夜归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留恋与对孤独感的反思,展现了人对自然和生活的深刻体悟。
诗中的“饮阑”指的是什么?
“游人散落马蹄间”描绘了什么样的场景?
诗中提到的“城严画鼓”主要表现了什么?
对比苏辙的这首诗与李白的《静夜思》,两者都描绘了夜晚的景象,但李白更侧重于思乡之情,而苏辙则更强调对自然景色的感悟与内心的孤独。两首诗在意境上有相似之处,但情感表达却各具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