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20:45:2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0:45:25
次韵子瞻和渊明拟古
客居远林薄,依墙种杨柳。
归期未可必,成阴定非久。
邑中有佳士,忠信可与友。
相逢话禅寂,落日共杯酒。
艰难本何求,缓急肯相负。
故人在万里,不复为薄厚。
米尽鬻衣裳,时劳问无有。
在远离城市的森林边缘居住,靠着墙种植了杨柳。归家的日子尚不可确定,树荫的覆盖也定不会长久。城中有良友,忠诚和信义可以交往。相遇时聊着禅意的寂静,落日时共饮一杯美酒。艰难困苦本不求什么,急慢之间又怎能相互辜负。故友在万里之外,不再计较薄厚之情。米粮用尽后,卖掉衣裳,偶尔劳作问询也无所依。
苏辙(1039年-1112年),字子瞻,号晦庵,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是苏轼的弟弟。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常以闲适的心态抒发个人情感,反映出对社会的思考和对自然的热爱。
该诗作于苏辙的客居生活中,反映了他在外居住的孤寂与对故乡的思念,同时也表达了与朋友的真挚情谊和对人生困境的豁达态度。
《次韵子瞻和渊明拟古》是一首描写客居生活的诗,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传达了内心的孤独与思乡之情。开篇以“客居远林薄”引入,给人一种遥远而寂静的感觉,紧接着的“依墙种杨柳”则通过细致的描写展现了诗人的生活环境。诗中提到“归期未可必”,表现了诗人对归家的渴望和对未来的无奈。
接下来的“邑中有佳士,忠信可与友”,则引入了友情的主题,表现了诗人虽然身在异乡,但依然能够找到真诚的朋友,共同品味生活的苦与甜。在“相逢话禅寂,落日共杯酒”中,诗人通过喝酒、谈禅的方式,营造出一种温馨的氛围,彰显了人与人之间的真实情感。
最后几句“艰难本何求,缓急肯相负”,表达了诗人对生活态度的豁达,无论生活多么艰难,他依然不求过多,只希望与朋友之间能互相扶持。而“故人在万里,不复为薄厚”则展现了对故友的珍视与思念,即使天各一方,也不再计较交情的深浅。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既有对友谊的珍视,也有对人生无常的思考,体现了宋代文人的潇洒与豁达。
整首诗以孤独与思乡为主线,表现了诗人对友谊的珍视以及对生活的豁达态度,传达出无论身处何地,真诚的友情与对生活的积极态度永远是人们心中最宝贵的财富。
诗中“归期未可必”指的是什么?
诗中提到的“忠信可与友”强调了什么?
“米尽鬻衣裳”形容了什么样的生活状态?
与陶渊明的《饮酒》相比,苏辙的《次韵子瞻和渊明拟古》更具对生活的思考和人与人之间情感的描绘,而陶渊明则更倾向于描写自然与个人内心的和谐。两者都展现了对闲适生活的向往,但表现手法和情感侧重却各有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