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23 01:11:1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3 01:11:13
罂粟花
作者: 董嗣杲 〔宋代〕
红白花开委暮尘,
野粮能疗野居贫。
长腰可抵丰年米,
苍玉难资食肉人。
石钵柳槌研乳细,
春苗秋实荐香新。
马前见此羁怀恶,
强饭应钟万里身。
全诗翻译:
罂粟花的红白色花瓣在黄昏的尘埃中绽放,
野生的粮食可以缓解乡村的贫困。
它那长长的腰身可以抵得上丰收年里的米粒,
而那苍白的玉石却无法供养食肉的人。
用石钵和柳槌将乳汁细细研磨,
春天的苗儿在秋天结出新的香气。
在马前看到这花让我心中生出厌恶,
强忍着饥饿却依然要奔波万里。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董嗣杲,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和对自然的细腻观察著称。他的作品多关注社会民生,展现出深厚的人文关怀。
创作背景:
该诗创作于宋代,正值社会动荡期,农民生活困苦,诗人通过描绘罂粟花的形象,反映出对贫穷与生存的思考,表达对艰难生活的同情与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罂粟花》以罂粟花为意象,通过对比手法深刻揭示了生活的困境与人性的挣扎。开篇的“红白花开委暮尘”,用鲜艳的花朵映衬出黄昏的沉寂,既美丽又略显凄凉,传达出一种对美好事物短暂的感慨。这种对比贯穿全诗,诗人用“野粮能疗野居贫”表达出艰苦的生活现状,野生的粮食虽能缓解贫困,却无法根本改变生活的困顿。
接下来,诗人提到“长腰可抵丰年米”,暗示罂粟的生命力与丰收的希望,但“苍玉难资食肉人”则提醒人们即使有美好的事物,若没有实际的物质基础,也难以填饱肚子。最后几句“马前见此羁怀恶”,诗人自我反省,虽有美丽的罂粟花,却因生存的压力而感到厌恶,这种矛盾的情感让人深思。
整首诗在描绘自然美的同时,深刻揭示了人们对生活的无奈与渴望,展现出一种悲天悯人的人文关怀。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生活困境的思考与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反映了宋代社会动荡下人们的生存状态与内心挣扎。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罂粟花的色彩是什么?
“野粮能疗野居贫”中的“野粮”指的是什么?
诗中提到的“苍玉”象征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
这些材料可以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宋代诗词的风格和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