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4:31:5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4:31:53
春闺 徐彦伯 〔唐代〕
戍客戍清波,幽闺幽思多。 暗梁闻语燕,夜烛见飞蛾。 宝鸭藏脂粉,金屏缀绮罗。 裁衣卷纹素,织锦度鸣梭。 有使通西极,缄书寄北河。 年光只恐尽,征战莫蹉跎。
守边的士兵驻守在清澈的河流边,深闺中的女子思念之情深重。 在昏暗的梁上听到燕子的呢喃,夜晚的烛光下看到飞蛾扑火。 珍贵的鸭形香炉中藏着脂粉,金色的屏风上装饰着华丽的丝绸。 剪裁衣服时卷起素净的布料,织造锦缎时听着梭子的声音。 有使者通往遥远的西方,封好的书信寄往北方的河流。 时光匆匆,只怕岁月流逝,征战的日子不要虚度。
徐彦伯(约650-700),唐代诗人,字彦伯,号东篱,唐代文学家。他的诗作多以抒情为主,风格清新自然,善于描绘自然景色和表达个人情感。《春闺》是他的代表作之一,反映了唐代边塞诗和闺怨诗的特点。
《春闺》创作于唐代,当时边疆战事频繁,许多士兵被征召戍边,留下了许多思念家乡和亲人的女子。这首诗通过描绘深闺女子的思念之情,反映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痛苦和无奈。
《春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深闺女子的思念之情。诗中,“戍客戍清波”与“幽闺幽思多”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边塞士兵与深闺女子之间的距离和思念。通过“暗梁闻语燕”和“夜烛见飞蛾”等意象,诗人巧妙地表达了女子内心的孤寂和渴望。诗的后半部分,通过“有使通西极,缄书寄北河”等句,展现了女子对远方亲人的牵挂和期盼。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优美,展现了唐代闺怨诗的典型特征。
《春闺》通过描绘深闺女子的思念之情,反映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痛苦和无奈。诗中,女子对远方亲人的牵挂和期盼,以及对时光流逝的焦虑和无奈,展现了唐代闺怨诗的典型特征。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优美,表达了深闺女子对和平生活的渴望和对亲人的深情。
诗中的“戍客”指的是什么? A. 守边的士兵 B. 深闺的女子 C. 使者 D. 燕子
诗中的“幽闺”指的是什么? A. 守边的士兵 B. 深闺的女子 C. 使者 D. 燕子
诗中的“暗梁闻语燕”表达了什么? A. 女子的孤独和渴望 B. 士兵的孤独和渴望 C. 使者的孤独和渴望 D. 燕子的孤独和渴望
诗中的“夜烛见飞蛾”象征什么? A. 女子的痴情和无助 B. 士兵的痴情和无助 C. 使者的痴情和无助 D. 燕子的痴情和无助
诗中的“宝鸭藏脂粉”和“金屏缀绮罗”象征什么? A. 女子的精致生活和奢华环境 B. 士兵的精致生活和奢华环境 C. 使者的精致生活和奢华环境 D. 燕子的精致生活和奢华环境
诗中的“裁衣卷纹素”和“织锦度鸣梭”象征什么? A. 女子的勤劳和细致 B. 士兵的勤劳和细致 C. 使者的勤劳和细致 D. 燕子的勤劳和细致
诗中的“有使通西极”和“缄书寄北河”表达了什么? A. 女子的期盼和希望 B. 士兵的期盼和希望 C. 使者的期盼和希望 D. 燕子的期盼和希望
诗中的“年光只恐尽”和“征战莫蹉跎”表达了什么? A. 女子的焦虑和无奈 B. 士兵的焦虑和无奈 C. 使者的焦虑和无奈 D. 燕子的焦虑和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