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相和歌辞。胡无人行》

时间: 2025-04-26 05:14:25

诗句

十月繁霜下,征人远凿空。

云摇锦更节,海照角端弓。

暗碛埋砂树,冲飙卷塞蓬。

方随膜拜入,歌舞玉门中。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5:14:25

原文展示:

相和歌辞。胡无人行 徐彦伯 〔唐代〕

十月繁霜下,征人远凿空。 云摇锦更节,海照角端弓。 暗碛埋砂树,冲飙卷塞蓬。 方随膜拜入,歌舞玉门中。

白话文翻译:

十月的霜降繁重,征人远行,穿越荒凉之地。 云彩摇曳,如同锦绣的节庆,海洋映照着尖端的弓箭。 暗淡的沙漠中,砂石掩埋了树木,狂风卷起了边塞的蓬草。 征人随着膜拜进入,在玉门关内载歌载舞。

注释:

  • 繁霜:指霜降繁重。
  • 凿空:穿越荒凉之地。
  • 锦更节:比喻云彩美丽如锦绣的节庆。
  • 角端弓:指弓箭的尖端。
  • 暗碛:暗淡的沙漠。
  • 冲飙:狂风。
  • 塞蓬:边塞的蓬草。
  • 膜拜:古代的一种礼节,表示尊敬。
  • 玉门:指玉门关,古代边塞的重要关口。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徐彦伯是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流传至今,显示出其文学才华。这首诗描绘了边塞征人的生活和情感,反映了唐代边塞诗的典型特征。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描述唐代边塞征人的生活情景,通过描绘边塞的自然环境和征人的活动,表达了征人对家乡的思念和对边塞生活的适应。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边塞的自然景观和征人的活动,展现了边塞的荒凉与征人的坚韧。诗中“十月繁霜下,征人远凿空”描绘了边塞的严酷环境,而“云摇锦更节,海照角端弓”则通过美丽的意象对比,展现了征人的豪情。后两句“方随膜拜入,歌舞玉门中”则表现了征人在边塞生活中的适应和乐观态度。整首诗语言凝练,意象丰富,情感深沉,是唐代边塞诗的佳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十月繁霜下,征人远凿空”:描绘了边塞的严寒和征人的艰辛旅程。
  • “云摇锦更节,海照角端弓”:通过美丽的意象,展现了征人的豪情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暗碛埋砂树,冲飙卷塞蓬”:描绘了边塞的荒凉和自然环境的恶劣。
  • “方随膜拜入,歌舞玉门中”:表现了征人在边塞生活中的适应和乐观态度。

修辞手法:

  • 比喻:“云摇锦更节”将云彩比喻为锦绣的节庆,增强了诗句的视觉美感。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如“十月繁霜下”与“征人远凿空”,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描绘边塞的自然环境和征人的活动,表达了征人对家乡的思念和对边塞生活的适应,展现了征人的坚韧和乐观态度。

意象分析:

  • “繁霜”、“暗碛”、“冲飙”:描绘了边塞的严酷环境。
  • “云摇锦更节”、“海照角端弓”:展现了征人的豪情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膜拜”、“歌舞”:表现了征人在边塞生活中的适应和乐观态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云摇锦更节”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 比喻 B. 拟人 C. 对仗 D. 排比

  2. 诗中“方随膜拜入,歌舞玉门中”表现了征人的什么态度? A. 悲观 B. 乐观 C. 无奈 D. 愤怒

  3. 诗中“十月繁霜下,征人远凿空”描绘了什么? A. 边塞的美丽景色 B. 边塞的严寒和征人的艰辛旅程 C. 征人的家乡 D. 征人的豪情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昌龄的《出塞》:同样描绘了边塞征人的生活和情感。
  •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通过登高望远的视角,展现了边塞的壮丽景色。

诗词对比:

  • 徐彦伯的《相和歌辞。胡无人行》与王昌龄的《出塞》:两者都描绘了边塞征人的生活,但徐彦伯的诗更注重描绘自然环境和征人的情感,而王昌龄的诗则更注重表达征人的豪情和对国家的忠诚。

参考资料:

  • 《全唐诗》:收录了徐彦伯的诗作,是研究唐代诗歌的重要资料。
  • 《中国古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唐代诗歌的发展和特点,有助于理解徐彦伯的诗作。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道上人房老梅 悼雪庵禅师 悼旧呈赵紫芝 次徐灵渊韵赠赵灵艇 春雪 春登南昌城 哭徐山民 寄衣词 还家夜同赵端行分韵赋 赠刘高士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雅裕 观貌察色 朝奏夕召 华辇 门字框的字 峡谷 罔所顾忌 包含齿的词语有哪些 穴宝盖的字 豆字旁的字 包含贶的词语有哪些 釒字旁的字 表示 研究员 山字旁的字 并日而食 玉堂金马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