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22 22:01:5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2 22:01:58
百字令/念奴娇
作者: 刘辰翁 〔宋代〕
洞房停烛,似新岁,数到上元时节。
一盏屠苏千岁酒,添得新人罗列。
昨日迎长,今朝献寿,尝团团佳月。
永和春好,用之不竭嘉客。
见说海上归来,有如瓜大枣,无人分得。
六十二三刘梦得,输与香山乐色。
菱谷二绡,杨枝春草,歌舞琵琶笛。
只愁元日,玉龙催上金驿。
这首诗描绘了新年的喜庆场面,洞房中烛光闪烁,如同新年到来,正值上元节时节。一杯屠苏酒象征着长寿,祝福新人。昨天的迎接和今天的祝寿,令人品尝到月圆之夜的美好。永和春天的美好是用不尽的,佳客不断。听说海上归来的朋友,像瓜果般珍贵,却无人分享。提到六十二三的刘梦得,他的欢乐气氛输给了香山的美景。菱谷的细纱、杨枝的春草、歌舞与琵琶的笛声交织在一起。只担心元日的到来,玉龙飞快地催促着上路。
作者介绍:刘辰翁,宋代词人,其作品多表现生活中的喜庆场景,擅长描写节令和人情,语言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新年之际,反映了宋代人们对节日的重视和对生活的热爱,表达了对亲友的祝福与团圆的期盼。
刘辰翁的《百字令/念奴娇》通过简练的语言和细腻的描绘,展现了新年庆祝的欢愉气氛。诗中不仅有对节日的赞美,更充满了对亲友的思念和祝福。开篇“洞房停烛,似新岁”,用洞房的烛光象征着新年的喜庆,营造出一种温馨的氛围。接下来的描写中,屠苏酒不仅是对新人的祝福,也暗示着对生活的美好期许。
诗中“昨日迎长,今朝献寿”两句,展现了时间的流逝与节日的延续,回顾与展望交织在一起,令人感受到人生的深刻与美好。诗的后半部分,转向对归来的友人的赞美,虽然没有人分享,但这种珍贵的情谊依然令人感动。结尾的“只愁元日”则暗示着对未来的憧憬与对时光的珍惜,充满了哲理的思考。
整首诗在节奏上流畅自然,情感真挚,展现了人们在岁月更替中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珍惜,堪称宋代词作中的佳品。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寓意着对新年和团圆的期盼,表现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亲友的祝福。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屠苏”酒是象征什么?
A. 友谊
B. 长寿
C. 财富
诗中“昨日迎长,今朝献寿”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A. 伤感
B. 祝福
C. 愤怒
诗的最后一句“只愁元日”表达了对什么的担忧?
A. 未来的生活
B. 春天的到来
C. 节日的结束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刘辰翁的作品与苏轼的《水调歌头》在节日的欢庆、对亲情与友情的描绘上有相似之处,但刘辰翁的作品更侧重于对新年团圆的细腻刻画,而苏轼则在抒情中融入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