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23 04:57:4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3 04:57:46
鹧鸪天 其六 立春后即事
作者: 刘辰翁 〔宋代〕
旧日桃符管送迎。
灯毯爆竹斗先嬴。
鹿门乱走团栾久,
才到城门有鼓声。
梅弄雪,柳窥晴。
残年犹自冷如冰。
欲知春色招人醉,
须是元宵与踏青。
过去的桃符已经被送走,
灯笼、毯子、爆竹此刻争先恐后。
鹿门山中,团栾在此奔跑已久,
刚抵达城门,就听见了鼓声。
梅花在雪中玩耍,柳树向阳光窥视。
残冬的年头依然冷得像冰。
想要知道春天的色彩让人陶醉,
必须等到元宵节和踏青的时刻。
作者介绍:刘辰翁,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以其词风清新、意境优美著称。他的诗多描绘自然景色,表现对生活的感悟。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立春后,正值春回大地之际,表现了春天的希望与生机,反映了人们对春天的渴望和对新生活的期待。
这首《鹧鸪天 其六 立春后即事》展现了春天来临的喜悦和自然界的复苏。开头以“旧日桃符管送迎”引入,描绘了春节的喜庆气氛,桃符的送走象征着旧年的结束,而“灯毯爆竹斗先嬴”则进一步渲染了节日的热闹景象。接着“鹿门乱走团栾久”,生动描绘了自然中的生机,鹿的奔跑象征着自由与生动。
诗中“梅弄雪,柳窥晴”表现了冬去春来的自然变化,梅花在雪中嬉戏,柳树探出头来迎接阳光,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希望。最后两句“欲知春色招人醉,须是元宵与踏青”则表达了对春天美好景象的期待,元宵节和踏青不仅是节庆活动,也是春天生机的象征,传递出一种生活的热情和对自然的热爱。
整首诗以轻快的节奏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春天的气息与人们对生活的热爱,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对生活的积极态度。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词测试:
桃符在诗中象征什么?
A) 春天的到来
B) 冬天的结束
C) 节日的喜庆
D) 自然的变化
“梅弄雪,柳窥晴”中使用了哪种修辞手法?
A) 比喻
B) 拟人
C) 对仗
D) 排比
诗中提到的“踏青”指的是什么?
A) 春天的游玩活动
B) 冬天的习俗
C) 夏天的风景
D) 秋天的丰收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