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22 08:13:3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2 08:13:38
花外霏微雨弄晴,乱红狼藉过清明。
伤春正苦无聊甚,接接欣闻噪鹊声。
外面细雨轻轻飘洒,雨过天晴,春意盎然。
满地的花瓣纷乱不堪,正值清明节,令人伤春的情绪愈加沉重,
但此时却忽然听到喜鹊在鸣叫,心中稍微安慰。
作者介绍:王之道,宋代诗人,名道,字子华,号少华,生于北宋时期,因其作品多以写景抒情为主,风格清新自然,常表达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悟。
创作背景:本诗创作于春天,恰逢清明时节,诗人感受到春天的脆弱与美丽,以及人们在这个时节对自然的感悟与思考。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春天的自然景象与人们的情感交织。开头两句“花外霏微雨弄晴”描绘了春雨过后,阳光透过云层的情景,给人以清新、明亮的感觉,仿佛春天的气息扑面而来。然而,接下来的“乱红狼藉过清明”则转入了对春天短暂的惋惜,地上散落的花瓣象征着春天的易逝和生命的无常,表现了诗人内心的伤感。
第三句“伤春正苦无聊甚”进一步揭示了诗人的情绪,似乎在探讨春光虽美,却难掩内心的孤寂与烦闷。这种对比形成了诗的情感张力,令读者体会到在美丽的春天中潜藏的忧伤。最后一句“接接欣闻噪鹊声”则象征着希望与生机,喜鹊的鸣叫仿佛传递着春天的消息,让诗人的心情得到了一丝慰藉,暗示着生活仍在继续,未来还有希望。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观察与深刻的情感,使读者在春天的美丽中感受到生命的脆弱与珍贵,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与对生命短暂的感慨。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诗歌通过描绘春天的美丽与短暂,表达了对生命的珍惜与对逝去的哀伤,以及在忧伤中渗透的希望。
诗词测试:
诗中“霏微雨”主要描写了什么?
A. 春天的阳光
B. 春天的细雨
C. 春天的风
“乱红狼藉”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感受?
A. 春天的美丽
B. 春天的短暂
C. 春天的希望
诗中提到的“噪鹊声”,象征着什么?
A. 生命的无常
B. 喜庆与希望
C. 伤感与孤独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