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23:29:1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23:29:14
原文展示:
夜听檐声翻急雨,想见膏润均率土。
先生休戚共斯民,忧在惔焚非惮暑。
人情类被饥所移,我尔相望自甘苦。
宁从祷旱身暴日,肯对驱蝗歌侑俎。
用心何独追老杜,大庇寒儒欢广宇。
要令匹夫被惠泽,上致吾君尧舜数。
嗟予粪配伏邱壑,尺短寸长无足取。
洊蒙珠玉过称杨,丈夫殆以气相许。
白话文翻译:
夜晚听着屋檐下急促的雨声,想必滋润的雨水均匀地洒在大地上。
您身为先生,与百姓同忧同乐,忧虑在于心中的焦虑,而不怕酷暑的侵袭。
人心如同被饥饿所驱动,我与你相望皆甘于困苦。
宁愿祈祷旱天中暴露在烈日下,也不愿对着驱蝗的歌声和祭品感到心安。
为何只追随老杜的风范,力求广大的庇护普惠寒士?
希望让普通百姓都能享受恩泽,直达尧舜那样的圣明君主。
叹我与穷困的土壤混为一体,短小的身躯无足轻重。
然而得到的却如珍珠玉石般珍贵,男人大概是以气概相互交托。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之道,宋代诗人,以其忧国忧民的情怀和深厚的文学造诣而闻名。他的诗歌多关注社会现实,表达对人民生活的关切。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雨季,正值农田急需雨水的时节,王之道感受到人民生活的困苦,借雨之意抒发对民生的忧虑,表达了对社会现状的不满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王之道的《和董令升喜雨用前韵》是一首充满社会关怀的诗作,诗中通过对滋润雨水的描绘,引申出对人民生活的关注与同情。诗的开头,以“夜听檐声翻急雨”引入,不仅营造了雨夜的氛围,也象征着滋润与希望。接着,他提到“先生休戚共斯民”,表现出诗人对百姓的深切关怀,体现了士人应有的责任感。
在诗的中间部分,王之道通过对人情的描摹,指出时局的艰难,人与人之间的相望却甘于苦难,展现了士人同民共苦的情怀。最后,他以对“老杜”的追随,表达了对理想社会的向往,期盼“匹夫被惠泽”的美好愿望,体现了诗人对社会公正的追求。
整首诗结构严谨,情感真挚,既有对自然的细腻描写,也有对人情世故的深刻洞察,展现了王之道作为士人的情怀与担当。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意象分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A. 自然景观
B. 社会关怀
C. 爱情故事
D. 个人情感
“宁从祷旱身暴日”中的“祷旱”指的是?
A. 祈求雨水
B. 祈求丰收
C. 祈求良缘
D. 祈求健康
王之道追随的“老杜”指的是哪位诗人?
A. 李白
B. 杜甫
C. 白居易
D. 苏轼
答案: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