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08:09:3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8:09:31
海上凡鱼不识名,百千生命一杯羹。无端更号西施舌,重与儿曹起妄情。
海里的普通鱼不知其名,成千上万的生命只是一碗羹。无缘无故地被称为西施舌,重又引起孩子们的妄想情感。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西施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美女,她的名字常用于形容美丽的事物。在此诗中,称鱼为“西施舌”可能是在讽刺美丽的事物也可能只是平凡的存在。
作者介绍: 吕本中,字季恭,号半山,宋代诗人,曾任职于朝廷,因其诗作多抒发人生哲理和社会感慨而受到后人称赞。
创作背景: 此诗成作于南宋时期,正值社会变革与文化繁荣的阶段。诗人可能试图通过对海上鱼的描绘,反映社会上对美的误解与追求。
《西施舌》这首诗以海上鱼为引子,表面看似描写简单的自然景象,实则蕴含了对美与价值的深刻思考。诗中所提到的“凡鱼”,代表了那些未被认识的、普通的生命,而“百千生命一杯羹”则暗示了生命的脆弱与短暂,成千上万的生命最终都化为一碗羹,令人感到叹息。
而“无端更号西施舌”的描写则展现了人们对美的追逐和幻想。这里的“西施舌”不仅是对一种鱼的称谓,也可以看作对美的讽刺。美丽的外表往往掩盖了内在的平凡与无聊,而这种无端的美化,正是人们对生活的妄想与追求。
整首诗在平淡中带着深刻的哲理,揭示了人们对生命的认识与对美的执念,表现了诗人对社会现象的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平凡与美的对比,探讨了人们对美的幻想和生命的短暂,表达了对社会现象的深刻思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西施舌”指的是什么?
A. 一种鱼
B. 一种美丽的事物
C. 一种美食
D. 以上都有
诗人在描述生命时使用了什么意象?
A. 鲜花
B. 杯羹
C. 大海
D. 流水
诗中提到的“儿曹”指的是:
A. 老人
B. 年轻人或儿童
C. 学者
D. 渔民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可以将该诗与唐代王维的《鸟鸣涧》进行比较,两者都涉及自然与生命的主题,但王维的诗更为清新自然,而吕本中的《西施舌》则带有讽刺与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