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题四祖山瀑泉亭》

时间: 2025-04-26 03:20:53

诗句

云影曈曚雨弄晴,山头小立听溪声。

不惊赤日雷霆吼,但怪青天雪雹鸣。

气逼衣裳秋暑薄,光摇林薮午风轻。

法身清净元无垢,何用临流更濯缨。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3:20:53

原文展示:

题四祖山瀑泉亭
作者: 王之道 〔宋代〕

云影曈曚雨弄晴,
山头小立听溪声。
不惊赤日雷霆吼,
但怪青天雪雹鸣。
气逼衣裳秋暑薄,
光摇林薮午风轻。
法身清净元无垢,
何用临流更濯缨。


白话文翻译:

云影朦胧间雨过天晴,
我在山顶小亭立听溪水流声。
即使不怕烈日和雷霆的怒吼,
却对青天的雪雹声感到奇怪。
秋日的热气逼近衣裳薄薄,
阳光轻轻摇曳林间的风。
法身本清净无染污,
何必在水边再洗涤帽缨呢?


注释:

字词注释:

  • 曈曚:形容云影朦胧的样子。
  • 溪声:溪水流动所发出的声音。
  • 赤日:烈日,形容炎热的阳光。
  • 雷霆:形容雷声大作。
  • 青天:晴朗的天空。
  • 雪雹:指的是突然的冰雹。
  • 气逼:形容气候的压迫感。
  • 衣裳:衣服的意思。
  • 法身:佛教用语,指清净无染的真实身。
  • 濯缨:洗涤帽带。

典故解析:

  • 法身:在佛教中,法身指的是佛的真实本体,清净无染。
  • 临流:指在水边,常常被用来形容一种闲适的生活状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之道,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常表现出清新脱俗的风格,关注自然与心灵的结合。他的作品多描绘山水景色,情感细腻。

创作背景:

该诗作于四祖山瀑泉亭,描绘了自然景色与内心感受的结合,反映了诗人在游历时的沉静与思考。通过自然的变化,表达了自身对心灵清净的追求和对世事的豁达态度。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四祖山的瀑泉亭为背景,描绘了雨后晴天的自然景象,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哲思。首联通过“云影曈曚”和“雨弄晴”交替的描写,营造出一种朦胧而又清新的氛围,仿佛让人置身于清晨的山间,感受自然的细腻变化。接下来的两联描述了诗人对自然现象的观察,虽然面临赤日和雷霆,却对青天下的雪雹声感到惊讶,这种反差正体现了人对自然的无奈与敬畏。

后四联则转向内心的领悟,诗人在炎热的夏日中,感受到衣裳的轻薄,恰如心灵的清净,法身本无垢。最后一句“何用临流更濯缨”,则是对外物的放下与对内心的追求,表明诗人对清净心境的渴望与不需外在修饰的决然态度。整体而言,这首诗展现了自然与心灵的交融,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云影曈曚雨弄晴:云影朦胧,雨后天晴,描绘了天气变化中的自然美。
  2. 山头小立听溪声:在山顶静静站立,倾听溪水流淌的声音,表现出诗人的闲适与从容。
  3. 不惊赤日雷霆吼:对于炎热的烈日与雷声并不感到惊慌,体现了诗人内心的淡然。
  4. 但怪青天雪雹鸣:却对晴天中突如其来的雪雹声感到奇怪,反映了对自然变化的敏感。
  5. 气逼衣裳秋暑薄:秋天的热气逼近,衣裳显得薄弱,传达出季节变化带来的身体感受。
  6. 光摇林薮午风轻:阳光在林间摇曳,午风轻拂,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
  7. 法身清净元无垢:法身本质清净无染,表明诗人追求精神世界的纯净。
  8. 何用临流更濯缨:在水边洗涤帽缨毫无必要,强调内心的清净不必依赖外在的修饰。

修辞手法:

  • 对仗:如“赤日雷霆吼”与“青天雪雹鸣”,形成鲜明的对比,增加了诗的节奏感。
  • 拟人:将自然现象赋予情感,如“光摇林薮”,使自然景象更加生动。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在于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对世事的超然态度,强调内心的清净与对外在物质的淡然。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云影:象征着变化与不确定性。
  • 溪声:代表着自然的声音,带来宁静与思考。
  • 赤日与雷霆:象征着外在世界的喧嚣与冲突。
  • 法身:体现了内心的清净与追求。

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

这些意象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色,还反映了诗人对内心世界的探索,象征着追求内心宁静的哲学思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溪声”指的是什么? a) 雨声
    b) 水流声
    c) 风声

  2. “法身清净元无垢”中“法身”指的是什么? a) 真实的身体
    b) 佛教中的真实本体
    c) 自然的体现

  3. 诗的最后一句表达了什么思想? a) 需要外在的装饰
    b) 内心的清净不必依赖外在
    c) 追求物质享受

答案:

  1. b) 水流声
  2. b) 佛教中的真实本体
  3. b) 内心的清净不必依赖外在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望庐山瀑布》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望庐山瀑布》
李白通过壮观的瀑布描绘,展现出自然的雄伟与气势,情感更加豪放;而王之道则通过细腻的描写,表现出内心的宁静与思考,情感更为沉静。


参考资料:

  • 《宋诗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诗词研究》
  • 《王之道诗文集》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寻僧 行药作 信州草衣寺 晓对 喜蒋德瞻远里 西风 晚秋送徐玑赴龙溪丞因过泉南旧里 同赵灵芝杜子野游豫章总持寺 同徐道晖赵紫芝泛湖 题竹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臼杵之交 宝盖头的字 官迷 立刀旁的字 逆天无道 身字旁的字 髟字旁的字 拜谒 游云惊龙 挥戈退日 托物寓感 包含初的成语 皇干 敲日 隹字旁的字 禅慧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