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21:45:5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21:45:53
宴琼林·霜月和银灯
作者:黄裳 〔宋代〕
霜月和银灯,乍送目楼台,星汉高下。
爱东风已暖绮罗香,竞走去来车马。
红莲万斛,开尽处长安一夜。
少年郎两两桃花面,有馀光相借。
因甚灵山在此,是何人能运神化。
对景便作神仙会,恐云轩且驾。
思曾待龙楼俯览,笑声远洞天飞斝。
向东来尤幸时如故,群芳未开谢。
霜月如银灯般明亮,刚刚送走了目光的楼台,星空高悬。
我爱那东风已使绮丽的香气温暖,车马争先恐后地来往。
红莲开了万朵,长安在此夜尽情欣赏。
年轻的郎君们,脸上似桃花般娇美,互相借着余光。
为什么灵山会在这里?又是谁能运用神奇的变化?
面对这样的景象,仿佛在举行神仙的聚会,怕是云车要驾临。
我曾在龙楼上俯视,笑声传远,宛如洞天飞舞的酒杯。
向东而来,真是幸运,时光依旧,百花尚未凋谢。
作者介绍:
黄裳,字子文,号澄江,宋代诗人。他的诗词以清新、明丽著称,常以自然景色和人情世态为题材。黄裳的作品对后世影响深远,展现了宋代文人的风采。
创作背景:
《宴琼林·霜月和银灯》创作于宋代,正值文人雅士追求生活情调、欣赏自然美的时期。此诗通过描绘冬夜的美丽景象,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宴琼林·霜月和银灯》是一首典型的宋代词,展现了黄裳对自然景色的细腻观察和对人情风貌的敏感捕捉。整首词通过描写霜月夜景,营造出一种温馨而又略带神秘的氛围。开篇以“霜月和银灯”引入,形成对比,霜月的寒冷与银灯的温暖相互映衬,展现出夜色的迷人。
接着,词人通过“爱东风已暖绮罗香”,表达了春天即将来临的希望和对于美好事物的向往。车马来往的场景勾勒出一幅繁华的长安夜景,热闹而生动。接下来的“红莲万斛”,则将视线转向了自然,红莲的盛开象征着青春与繁荣,正如那些“少年郎”的脸庞,充满朝气。
词中反复提到的“灵山”和“云轩”,不仅增添了诗的神秘感,也暗示了对理想与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诗人在结尾处回顾过去的快乐时光,表达了对当下美好生活的珍惜与感慨。整首词情景交融,既有对美景的赞美,也有对人生的深思,展现了黄裳作为一位宋代词人的独特艺术风格。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对青春的赞美以及对理想生活的向往,透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与珍惜。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银灯”象征什么?
“少年郎两两桃花面”中,桃花面形容的是谁的面容?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向往?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