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0:31:1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0:31:14
蝶恋花
作者: 黄裳 〔宋代〕
谁悟月中真火冷。能引尘缘,遂出轮回境。
争奈多情都未醒。九回肠断花间影。
万古兴亡闲事定。物是人非,杳杳无音信。
问月可知谁可问。不如且醉尊前景。
这首诗的意思是:谁能理解月中那真实的火焰是多么冷清?它能引发尘世的情缘,使人们脱离轮回的境地。然而,面对多情之人,他们的情感又何时能觉醒呢?我心中感到无比苦闷,像是九回肠断一般,影子在花间游荡。万古以来的兴亡都是无关紧要的事情,物是人非,杳无人声音信。问月亮是否能知道谁是可以询问的,不如在眼前的美酒中醉倒吧。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此诗提到的“轮回”与“尘缘”反映了佛教哲学中的生死轮回和因果关系,表达了诗人对世俗情感的无奈和对人生无常的思考。
作者介绍: 黄裳,字季白,号云鹤,宋代词人,生于南宋时期,以其深厚的文学素养和独特的词风著称。他的作品多以抒情见长,常常融入个人的情感体验。
创作背景: 《蝶恋花》创作于黄裳个人情感经历的背景下,反映了他对人生、感情的思索与无奈。宋代社会动荡,诗人在此情境中,感受到兴亡与个人情感的无常。
这首《蝶恋花》通过清晰的意象和深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爱情与人生的思考。首句“谁悟月中真火冷”,以月亮中的光辉比喻爱情的真实与冷清,开篇即引发人们对情感的思索。接下来的“能引尘缘,遂出轮回境”,则表现了爱情的复杂性,既能带来美好,也能使人迷失在红尘中。
诗中“九回肠断花间影”描绘了诗人对失去爱情的深切怀念,反映了他内心的痛苦与孤独。整首诗在表达个人情感的同时,结合了历史的兴亡,透出一种对人生无常的感慨。“物是人非,杳杳无音信”一句,恰如其分地道出了人事变迁后的冷清与无奈。
最后一句“不如且醉尊前景”,则是一种对现实的无奈接受,诗人选择在美酒中寻找慰藉,表现出一种洒脱的生活态度。这首词不仅有着流畅的韵律和优美的意象,更是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值得品味与反思。
逐句解析:
谁悟月中真火冷。
这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入对月亮的思考,暗示爱情的真实与冷清。
能引尘缘,遂出轮回境。
指爱情可以引发尘世间的情缘,但又使人陷入轮回的苦海。
争奈多情都未醒。
表达了对多情之人未能觉醒的无奈与失望。
九回肠断花间影。
形象地描绘了因思念而心痛的状态,感情的折磨如同肠断一般。
万古兴亡闲事定。
对历史兴亡的反思,显得格外轻描淡写,体现出一种无所谓的态度。
物是人非,杳杳无音信。
物质的存在与人的变迁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对人事变迁的感慨。
问月可知谁可问。
质疑月亮是否能解答自己的疑惑,进一步深化孤独感。
不如且醉尊前景。
最后以洒脱的态度结束,选择在醉酒中寻找片刻的快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探讨了爱情的复杂与人生的无常,表达了对过往情感的追忆与无奈,以及在面对无常时选择的洒脱态度。
意象词汇:
这些意象不仅富有文化内涵,也反映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理解。
诗词测试:
诗中“月中真火冷”意指什么?
A. 月亮非常亮
B. 爱情的真实与冷清
C. 火焰的温暖
“物是人非”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对过去的怀念
B. 对未来的期待
C. 对现实的无奈
诗的最后一句提倡什么态度?
A. 追忆过往
B. 追求理想
C. 洒脱面对现实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李清照的《如梦令》相比较,两者都探讨了爱情的无奈与人生的无常,但李清照更显细腻的情感描绘,而黄裳则在哲理上更为深刻。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