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3:59:5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3:59:56
西塞山前水似蓝,
乱云如絮满澄潭。
孤峰渐映湓城北,
片月斜生梦泽南。
爨动晓烟烹紫蕨,
露和香蒂摘黄柑。
他年却棹扁舟去,
终傍芦花结一庵。
在西塞山前,水波如蓝似的清澈,
乱云像絮一般飘浮在清澈的潭水上。
孤零零的山峰逐渐映入湓城的北边,
一弯明月斜挂在梦泽的南边。
早晨的炊烟袅袅升起,煮着紫蕨,
露水和香蒂一起摘下黄柑。
将来我会划着扁舟前往这里,
最终在芦花旁边建一间小庵。
此诗描绘了西塞山的自然风光,诗中提到的“孤峰”、“片月”都具有典型的山水诗意象,表现出诗人向往隐居的生活。在唐代,许多诗人都追求“隐逸”生活,韦庄在此诗中也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向往。
作者介绍:韦庄,唐代诗人,以词和诗闻名,风格清新流畅,擅长描写山水风景和人情世态。他的诗作常表达对自由和自然的向往。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韦庄隐居时期,表达了他对宁静生活的渴望,反映出当时社会动荡背景下,知识分子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西塞山下作》是一首典型的唐代山水诗,韦庄以细腻的观察和生动的描写,勾勒出一幅美丽的自然画卷。诗的开头“西塞山前水似蓝”,以色彩鲜明的水面描写引入,立刻吸引读者的注意力。接着,通过“乱云如絮”的比喻,描述了空中飘动的云朵,给人一种轻松自在的感觉。
在诗的中段,韦庄以“孤峰渐映湓城北”描绘出山与城的和谐关系,展现了自然与人文的交融。而“片月斜生梦泽南”,则以月光的柔和映衬出梦幻般的意境,仿佛在诉说着诗人的理想与追求。
最后两句“他年却棹扁舟去,终傍芦花结一庵”,表达了诗人对未来隐居生活的向往,渴望在自然中找到内心的安宁。整首诗不仅展现了优美的自然风光,也传达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与思考,给人一种宁静而深远的美感。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全诗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与向往,传达出诗人对隐居生活的渴望,反映出对宁静生活的追求。
诗词测试:
诗中“西塞山前水似蓝”描述的是怎样的景象?
“终傍芦花结一庵”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什么期望?
答案:1. A;2. B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