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0:15:5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0:15:53
海棠春 其三
作者: 陈维崧 〔清代〕
夜堂月上无人影,小鹦鹉困酣难醒。
正好试金盆,一斛红泉冷。
浴馀借得蟾为镜,谁爱取冠儿重整。
低髻卸偏荷,茉莉圈成饼。
夜晚的堂屋里,月光照耀,却看不见一个人影;小鹦鹉在梦中沉睡,难以醒来。正好可以试一试金盆,里面盛着一斗清凉的红泉水。沐浴之后借用蟾蜍的影子作镜子,谁又愿意将那重重的冠冕重新整理呢?低垂的发髻轻轻卸下,茉莉花圈成了饼状。
作者介绍:
陈维崧(约1650-1710),清代诗人,字仲明,号瑶山。生于浙江,晚年移居南京。他的诗歌以清新脱俗、情感细腻而闻名,常描绘自然和人情。
创作背景:
《海棠春》是陈维崧的代表作之一,创作于清代社会变迁时期,诗中常透出对人事无常的感慨和对自然美的向往。
《海棠春 其三》描绘了一幅清幽的夜景,诗中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寂静的夜晚与梦幻般的意境。开头两句以“夜堂月上无人影,小鹦鹉困酣难醒”引入,营造出一种孤独而宁静的氛围。月光照耀下,空荡荡的房间显得愈加冷清,小鹦鹉的沉睡则增强了这种静谧的意境。
接下来的“正好试金盆,一斛红泉冷”则转入了一种清凉的感受,似乎暗示着一种精神上的洗涤与清新。金盆与红泉的意象,不仅传达了诗人对清凉的向往,也象征着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浴馀借得蟾为镜,谁爱取冠儿重整”则带出一种对内心世界的反思,蟾蜍的影子作为镜子,象征着对自我的审视与品味。诗人似乎在问:在这样一种美好的夜晚,谁又愿意去重整那繁重的冠冕?这让人感受到一种对世俗繁华的淡漠。
最后两句“低髻卸偏荷,茉莉圈成饼”则以细腻的生活场景结束,低发髻与茉莉花圈的意象,传达出一种温柔和美好,似乎在提醒我们珍惜身边的点滴美好。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夜晚的寂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向往,对世俗繁华的冷漠,以及对内心自我审视的思考,展现出一种淡泊而清新的生活态度。
诗词测试:
诗中“夜堂”指什么?
“一斛红泉冷”中的“一斛”是什么意思?
诗人借用蟾蜍的影子作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