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8:37:5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8:37:59
岐下闻杜鹃
作者: 吴融 〔唐代〕
化去蛮乡北,飞来渭水西。
为多亡国恨,不忍故山啼。
怨已惊秦凤,灵应识汉鸡。
数声烟漠漠,馀思草萋萋。
楼迥波无际,林昏日又低。
如何不肠断,家近五云溪。
化去蛮乡北方,飞来渭水西边。
因为多了亡国的怨恨,不忍心在故乡啼叫。
怨恨已经惊动了秦凤,灵魂应该识得汉鸡。
几声杜鹃在烟雾中隐隐传来,余下的思念如草般萋萋。
高楼耸立,波澜无际,树林昏暗,太阳又要落下。
怎能不令人肠断,家就近在五云溪旁。
作者介绍:吴融,唐代诗人,字子期,号梅溪,生于今陕西,居于长安。以风格清新、语言优美见长,擅长咏物抒怀,作品多流露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动荡的时代,作者身处故国沦陷,内心充满了对家乡的思念和对逝去时光的追忆。通过杜鹃的哀鸣,表达了对家国的忧伤与对历史的无奈。
《岐下闻杜鹃》是吴融的一首情感深邃的诗作。诗中,杜鹃的鸣叫成为了悲伤的象征,传递出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思念与对历史的反思。开篇“化去蛮乡北,飞来渭水西”,诗人将地理位置与心灵感受结合,展现了他在北方的蛮乡与西边的渭水之间流动的心情。接着,通过“为多亡国恨,不忍故山啼”,诗人深刻揭示了亡国的痛苦,似乎连杜鹃的啼叫也成为了他心中难以忍受的悲哀。
“怨已惊秦凤,灵应识汉鸡”,诗人运用历史的典故,表达对历史兴亡的感慨。在时间的长河中,秦与汉的更迭犹如人生的悲欢离合,令人唏嘘。接下来的描写“数声烟漠漠,馀思草萋萋”,更是将思念的情感扩展,营造出一种朦胧而又深切的氛围。最后,诗人以“如何不肠断,家近五云溪”收尾,感情达到高潮,表达了对家乡的无尽思念和对家国沦陷的无奈与痛苦。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和丰富的意象,深刻反映了人们在历史变迁中的无奈与失落,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主要表达了对故国的怀念与对历史变迁的无奈,反映出作者深厚的家国情怀和对人生苦短的思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蛮乡”是指哪个方向?
填空题:诗人通过____来表达对故乡的思念。
判断题:诗中提到的“秦凤”与“汉鸡”代表了历史的兴亡。(对/错)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