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0 00:38:5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00:38:56
抵鹊山前云掩扉,更甘终老脱朝衣。
晓窥青镜千峰入,暮倚长松独鹤归。
云里引来泉脉细,雨中移得药苗肥。
何须一箸鲈鱼脍,始挂孤帆问钓矶。
在鹊山前,云雾遮掩了山门,我更愿意终老于此,抛弃官服。
清晨透过青镜(湖面)看见千峰倒影,傍晚依靠长松树,孤鹤归来。
云中引来细细的泉水,雨中移植的药苗长得茂盛。
何必只用一根筷子来吃鲈鱼刺身,才会挂起孤帆去问钓鱼的礁石。
诗中提到的“云里引来泉脉细”,可与道教文化中的山水意象相联系,强调自然的灵动与清新。诗人通过描绘山水景象,表达隐居生活的宁静与安逸。
吴融,唐代诗人,生于盛唐时期,他的诗歌多描写自然景色和隐居生活,风格清新脱俗,蕴含哲理。
本诗创作于诗人隐居生活的时期,反映了他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自然隐逸生活的向往。诗中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思考。
《即事》是一首体现隐逸情怀的诗作,诗人吴融通过描绘壮丽的自然景色,表达了他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自然的向往。诗的开头,"抵鹊山前云掩扉",即点明了隐居的地点与环境,云雾缭绕的鹊山,既有美的意象,也象征着隔绝世俗的宁静。接着,诗人表示宁愿抛弃“朝衣”,即官职的束缚,甘愿与世无争,体现了他对隐逸生活的追求。
在诗的中间部分,诗人描绘了清晨和傍晚的景象,"晓窥青镜千峰入"和"暮倚长松独鹤归",营造出了一种静谧的自然氛围,表达了他在大自然中所感受到的宁静与美好。最后两句“何须一箸鲈鱼脍,始挂孤帆问钓矶”,则是对世俗享乐的淡泊,诗人认为与其追求世俗的美食,不如在自然中随心所欲,享受钓鱼的乐趣,体现了诗人崇尚简单、返璞归真的生活态度。
整首诗在意境上达到了一种和谐的统一,表现出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世俗生活的超然态度,给人以深刻的思考。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对世俗的超然态度,强调自然的美好与个人内心的宁静,传达出一种淡泊明志、与自然合一的生活理念。
诗人在哪座山前隐居?
A. 黄山
B. 鹊山
C. 泰山
答案:B
诗中提到的“朝衣”指的是什么?
A. 书生
B. 官服
C. 绿衣
答案:B
诗中“何须一箸鲈鱼脍”表达了什么态度?
A. 对美食的追求
B. 对世俗享乐的淡泊
C. 对钓鱼的热爱
答案:B
通过以上的分析,希望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吴融的《即事》,体会其蕴含的哲理与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