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21:28:4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1:28:44
眼前培塿足萦缠,去去瀛洲大洞天。
一息南溟能几月,再行东海定何年?
江淮巨浪千堆雪,榆柳中原万里烟。
解视归装还不俗,有诗曾酌瘴乡泉。
眼前的土丘让人心绪萦绕,远去的瀛洲如同大洞天一般美好。
在南海的呼吸能过去多少个月,再往东海又要到何年?
长江与淮河的巨浪如千堆雪花,榆柳掩映的中原烟雾弥漫。
我看着归途的行装,依然显得不俗,有诗陪伴我曾在瘴气乡的泉水边畅饮。
作者介绍:程钜夫(约1290-1340),元代诗人,以其诗风清新和豪放著称,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及抒发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该诗是在程钜夫未能与友人共同游历鼓山时所作,他以诗表达对友人的思念与归来的感慨。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自然描写,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情感波动。开篇以“眼前培塿”引入,描绘了眼前的土丘,似乎在勾起他心中的思绪。接下来的“去去瀛洲大洞天”则将读者带入一个更为理想化的境界,象征着诗人对自由与美好生活的向往。
“南溟”与“东海”的提及,反映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沉思,似乎在探问生命的意义与归属。接着,诗人以“江淮巨浪千堆雪”引出自然景象的壮阔,通过对比展示出江河的力量与美丽,显示出他对故乡的深厚情感。
最后两句“解视归装还不俗,有诗曾酌瘴乡泉”则表达了他对归途的思考与自豪,尽管经历了艰难,却仍保持着不俗的情操。这种情感的转折,使整首诗在结构上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循环,呼应了自然与人生的哲理。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全诗通过对自然与人生的感悟,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以及对生命旅途的思索,展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态度。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瀛洲”象征什么?
A. 现实生活
B. 理想境界
C. 旅行的目的地
“江淮巨浪千堆雪”中的“千堆雪”是用来比喻什么?
A. 水面上的波浪
B. 诗人的感情
C. 自然的美丽
诗人对归途持什么态度?
A. 失望
B. 自豪
C. 忧伤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将进酒》相比,程钜夫的诗更侧重于对自然的细腻观察与思考,而李白则表现出豪放与激情,展现了不同的情感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