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杂曲歌辞。上皇三台》

时间: 2025-05-12 04:52:30

诗句

不寐倦长更,披衣出户行。

月寒秋竹冷,风切夜窗声。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2 04:52:30

原文展示:

不寐倦长更,披衣出户行。
月寒秋竹冷,风切夜窗声。

白话文翻译:

我整夜未眠,感到疲倦,到了更深的时刻,只好披衣走出门外。
月光下,秋天的竹子显得格外寒冷,夜风吹过窗户,发出刺耳的声音。

注释:

字词注释:

  • 不寐:意为不能入睡。
  • 倦:疲倦、困倦。
  • 长更:深夜时分的更替,通常指值夜班的时间。
  • 披衣:穿上衣服,通常是为了出门。
  • 月寒:月光下的寒冷。
  • 秋竹:秋天的竹子,象征着清冷。
  • 切:锋利、刺耳的声音。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明显的历史典故,但描绘出深秋夜晚的寂寥与冷清,传达出一种孤独的情绪,可能与古代士人的生活环境和心境有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韦应物(737年-792年),字浩然,唐代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闻名。他的诗多描写自然景色、田园生活和个人情感,体现出一种淡泊名利的志趣。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唐代,正值社会动荡与安定交替的时期,诗人通过描绘深夜的情景,表达了个人的孤寂和对自然的感受,反映出当时士人的生活状态和心理状态。

诗歌鉴赏:

《杂曲歌辞·上皇三台》是一首描写深秋夜晚情景的诗作,开头便以“不寐”引入,展现了诗人深夜失眠的状态,给人一种孤独和寂寞的感觉。诗中以“月寒秋竹冷”描写了秋夜的冷清,月光照耀下的竹子显得格外寒冷,这种意象不单单是自然景物的描绘,更是诗人内心情感的映射,表现出一种对时光流逝和人生无常的感慨。

“风切夜窗声”一语,更是将这种孤独感推向高潮,夜风吹过窗户,发出刺耳的声音,仿佛在诉说着诗人内心的孤寂和对外界的敏感。整首诗在意象上极具层次感,既有自然景物的描绘,又有情感的深刻表达,体现出韦应物细腻的观察力和深厚的诗歌修养。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不寐倦长更”:自述夜深人静,无法入眠,感到疲惫。
  • “披衣出户行”:为了逃避内心的烦闷,走出门外,寻求一种解脱。
  • “月寒秋竹冷”:描绘外界环境,月光下的竹子在秋天的寒气中显得格外冷清。
  • “风切夜窗声”:夜风穿过窗户,发出尖锐刺耳的声音,增强了孤寂的氛围。

修辞手法:

  • 对仗:全诗结构工整,句子之间形成对仗,增强了音韵美。
  • 意象:通过“月”、“秋竹”、“风”等意象,营造出深秋夜晚的孤独氛围。
  • 拟人:风切窗声仿佛在诉说,赋予自然以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在深秋夜晚的孤独与失眠,借助自然景物传达内心的孤寂和对人生的思考,展现出一种淡淡的哀愁与哲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月:象征孤独与寂寞,映照出诗人的内心世界。
  • 秋竹:象征冷清与坚韧,反映出时光的流逝。
  • 风:象征变幻与无常,增强了诗歌的情感张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长更”指的是哪个时间段? A. 清晨
    B. 深夜
    C. 黄昏
    D. 中午

  2. 诗中提到的自然景物有哪些? A. 竹子和花
    B. 月亮和秋竹
    C. 星星和云彩
    D. 河流和山川

  3. “风切夜窗声”中“切”字的意思是? A. 砍
    B. 割
    C. 刺耳
    D. 磨

答案:

  1. B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鹿柴》
  • 李白《夜泊牛渚怀古》

诗词对比: 韦应物的《杂曲歌辞·上皇三台》与王维的《鹿柴》都描绘了夜晚的自然景色,但韦应物更侧重于内心的孤独感,而王维则在意象上更多地表现出宁静与和谐,展现出不同的情感基调和艺术风格。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歌鉴赏辞典》
  • 《韦应物诗文集》

相关查询

中和乐九章。歌储宫第六 中和乐九章。歌中宫第五 中和乐九章。歌南郊第四 中和乐九章。歌东军第三 中和乐九章。歌明堂第二 中和乐九章。歌登封第一 杂曲歌辞。结客少年场行 中和乐九章。歌公卿第八 早度分水岭 宿晋安亭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婉言谢绝 辍简 嘟嘟囔囔 糸字旁的字 刻木为吏 峨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吊死问疾 包含郑的词语有哪些 翳茂 鳁鲸 毛字旁的字 小淘气 黹字旁的字 包含睫的成语 陆梁放肆 干字旁的字 鸟字旁的字 檐鼠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