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8 03:31:2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8 03:31:29
活活何人见混茫,昆仑气脉本来黄。
浊流若解污清济,惊浪应须动太行。
帝假一源神禹迹,世流三患梗尧乡。
灵槎果有仙家事,试问青天路短长。
此诗描述了黄河的壮丽与复杂。诗人感叹,黄河的源头在昆仑山,气象磅礴,令人难以捉摸;如果浑浊的河水能变得清澈,那么波涛汹涌的浪花也会冲击太行山。神农大帝曾经统治过这一源头,然而如今的河流却面临着三重困境,影响了尧帝的故乡。若真的有灵异的舟船存在,那就问问青天,究竟通往何方,路途又是多么遥远。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其诗词风格丰富多样,深受后世推崇。苏轼的作品常包含对自然的细腻观察与深刻的人生哲思。
《黄河》创作于苏轼南渡之后,正值北宋衰落之际。诗人对黄河的描绘不仅体现了自然的壮丽,也映射了他对社会、历史的关注与思考。
苏轼的《黄河》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观与哲理思考相结合的诗作。全诗开头以“活活何人见混茫”引入,表达了对黄河浩瀚无垠、难以捉摸的感慨。昆仑山作为黄河的源头,象征着力量与灵气,暗示着自然的神秘。
诗中“浊流若解污清济”,则表现了对黄河流域人们生存状况的关注,透出一种对自然与人类关系的深思。接着提到“大禹”的治水故事,体现了历史的传承与人类对自然的改造力量,同时也显现出对现代社会中存在的“世流三患”的忧虑。
最后,诗人通过“灵槎果有仙家事,试问青天路短长”这一句,表达了对未知世界的探索与渴望,仿佛在问询命运与未来的走向。这种对自然与历史的反思,融入了诗人对生命的思考,使整首诗在气势磅礴中又不失细腻,展现出苏轼作为文学家的深厚功力。
整首诗通过对黄河的描绘,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对历史的思考,以及对人类命运的关注,展现出一种深沉而又广阔的情感基调。
黄河的源头是哪座山?
A. 泰山
B. 昆仑
C. 华山
诗中提到的治水英雄是谁?
A. 大禹
B. 神农
C. 盘古
“试问青天路短长”中的“青天”指的是什么?
A. 地面
B. 天空
C. 河流
《黄河》与李白的《将进酒》都表现了对自然的敬畏与人生的思考,但苏轼更倾向于历史与哲理的结合,而李白则更多地展现了豪放与洒脱的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