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1:08:3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1:08:32
《河传 虞美人花》 作者: 陈维崧 〔清代〕
楚歌四面。战旗一片。岁岁江东。此花渍透,还是垓下重瞳。旧啼红。刘郎原庙空千古。咸阳树。银雁飞何处。英雄儿女。谁怜总付东流。野花愁。
四周传来楚国的歌声,战旗在风中猎猎作响。年复一年,我依然在江东。这朵花的渍痕依旧,仿佛是垓下重瞳的映衬。往昔的啼哭声依旧鲜红,刘郎的庙宇如今空无一人,千古留存。咸阳的树木,银雁飞往何方?英俊的儿女,谁又愿意怜惜他们,任凭他们的命运随江水东流。野花在这里愁苦不已。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陈维崧是清代著名的词人,擅长以细腻的感情和深邃的思想表达对历史与人生的感慨。他的作品常常蕴含丰富的历史典故与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河传 虞美人花》创作于文化动荡的时期,诗人通过对历史的回顾,表达了对英雄人物的追忆与对时光流逝的惋惜,反映了社会变迁与个人命运的无奈。
这首诗通过楚歌与战旗的意象,营造出一种紧张而悲壮的氛围。诗人以“岁岁江东”引入时间的流逝感,在不断重复的历史中,深感无奈与沧桑。此花的“渍透”不仅仅是对花色的描绘,更是对历史渊源的深刻反思,似乎花色中的历史印记让人难以忘怀。
“旧啼红”与“刘郎原庙”的对比,展现出历史的辉煌与如今的空虚,给人以强烈的视觉与情感冲击。通过对咸阳的树与银雁的提问,诗人沉浸在对往昔的怀念与对未来的迷惘中,进一步加深了诗中的愁苦氛围。
“英雄儿女”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的同情与怜惜,然而“谁怜总付东流”则是一种对生命无常的感叹,体现出诗人对个人命运的无奈与对历史的感慨。最后以“野花愁”结束,似乎在表达一种无法言喻的孤独与惆怅。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对历史的追忆与感慨,表达了对英雄人物的怀念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惋惜,展现了个人命运与历史的交织。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楚歌四面”中“楚歌”主要象征什么?
a) 欢乐
b) 悲伤
c) 战胜
d) 归乡
诗中提到的“垓下”指的是哪个历史事件?
a) 三顾茅庐
b) 垓下之战
c) 赤壁之战
d) 桃园结义
诗的最后一句“野花愁”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喜悦
b) 愁苦
c) 希望
d) 幸福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将进酒》相比,陈维崧的《河传 虞美人花》更加注重历史的沉重感与个人命运的交织,李白则更多地展现了豪情壮志与生命的豪迈。两首诗在情感基调上形成鲜明对比,前者强调积极向上的人生哲学,后者则探讨历史的沧桑与个人的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