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23 05:00:3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3 05:00:33
和公仪龙图新居栽竹二首
都城有地谁栽竹,只见寒樗与老槐。
闻种琅玕向新第,翠光秋影上屏来。
在都城中,谁来栽种竹子呢?只看到寒樗树和老槐树。
听说在新宅旁边种下了琅玕(美玉般的植物),翠绿的光影映在屏风上。
这首诗没有明显的历史典故,但“寒樗”与“老槐”的对比反映了作者对环境的感慨,体现了对繁华与清雅生活的追求。而琅玕则在古代多用于比喻美好和珍贵的事物,代表诗人对理想生活的憧憬。
作者介绍:梅尧臣(1002年-1060年),字圣俞,号松窗,宋代著名诗人,擅长诗歌、散文和词。他的诗歌以清新自然、情感真挚著称,常常借景抒情。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梅尧臣在新居栽竹时,表达了他对新环境的感慨以及对理想生活的追求。诗中的景象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变化与发展。
梅尧臣的这首诗通过简单的景物描写,表达了作者对栽竹生活的向往与感慨。诗的开头便提出疑问:“都城有地谁栽竹”,引发读者对都城环境的思考。作者以“寒樗”和“老槐”作为对比,暗示在喧嚣的城市中,竹子的栽种是多么稀缺和珍贵。这里的寒樗象征着艰苦与平凡,而老槐则象征着稳重与历史。
接下来的两句描绘了新居旁栽种琅玕的情景,琅玕的翠光与秋影交织,营造出一种清新、宁静的意境,给人以美的享受。这种对比不仅展示了作者的审美情趣,也反映了他对生活的热爱与追求。整首诗在简洁中透出深邃的思考,令人反思城市生活的本质与价值。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和对繁华喧嚣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清雅生活的向往。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寒樗”指的是什么?
A. 一种珍贵的植物
B. 一种生长在恶劣环境中的树
C. 一种竹子
诗中“琅玕”象征了什么?
A. 平凡的生活
B. 美好的事物
C. 古老的传统
诗的情感基调是?
A. 忧伤
B. 追求理想生活
C. 对城市的厌倦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梅尧臣的《和公仪龙图新居栽竹二首》与王维的《山居秋暝》都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前者关注于栽种竹子的理想,后者着重描绘自然景色的宁静与美好。两首诗在意象运用和情感表达上各具特色,反映了不同诗人对自然与生活的不同理解与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