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3:35:4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3:35:48
转应曲 其一 蟋蟀
作者: 吴绮 〔清代〕
蟋蟀,蟋蟀。
啼向兰闺声急。
泰娘初解离情,
悄拥鸾衾梦惊。
惊梦,惊梦。
斜月压帘霜重。
这首诗的意思是:蟋蟀在急促地鸣叫,声音传入了兰闺。我听到它的啼叫,心中感到离别的情感初次涌现,悄悄地在鸾衾中入梦,却被惊醒了。惊醒在梦中,惊醒在梦中,斜月的光辉压在窗帘上,霜重得让人感到寒冷。
作者介绍
吴绮,清代女诗人,以其细腻的情感和清丽的诗风著称。她的作品往往展现女性的思维和情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女性的期待与现实的矛盾。
创作背景
《转应曲》系列诗作多以虫鸣等自然声响引入诗人的情感世界,表现了她对离别、思念等复杂情感的细腻描摹。此诗可能是在夜深人静时,因听到蟋蟀的鸣叫而引发的思绪,体现了人对自然的敏感与对情感的深刻反思。
《转应曲 其一 蟋蟀》以蟋蟀的鸣叫为引子,构建了一幅秋夜的静谧画面。诗人通过对蟋蟀的描写,表现了离愁别绪,蟋蟀的声音似乎成了她内心情感的共鸣,令人感受到一种无法言说的孤独与思念。
整首诗的结构紧凑,虽然字数不多,但情感却极为丰沛。起句“蟋蟀,蟋蟀”以重复的形式引发读者的注意,仿佛是诗人内心的呼喊。接下来的“啼向兰闺声急”,则将读者带入了一个深夜的女子闺房,声急的蟋蟀似乎在诉说着她内心的急切与不安。
“泰娘初解离情”,字句流露出对离别的感慨,表现出对亲情的依恋和对未来的迷惘。而“悄拥鸾衾梦惊”则是梦境与现实的交错,象征着内心的情感波动,既有温暖的梦境,又有被惊醒的惶恐。这种情感的对比使得整首诗更具层次感。
最后的“斜月压帘霜重”,在清冷的月光和沉重的霜气中,带给人一种悲凉的氛围,暗示着诗人内心的孤寂与伤感。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情感的渲染,展现了女性内心的细腻与脆弱,在孤独中找寻温暖的愿景。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蟋蟀的描写,表达了对离别的惆怅与孤独的思考,体现了细腻的女性情感和对生命中温暖瞬间的珍惜。即使在清冷的夜晚,梦中也有对温暖的渴望。
意象词汇
这些意象在古诗中常用以表达情感的细腻变化,反映出诗人对生活的观察与思考。
诗词测试
蟋蟀在诗中象征什么?
“泰娘初解离情”中的“泰娘”指的是谁?
“斜月压帘霜重”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李清照的《如梦令》同样表达了对离别的思念与孤独,但更加侧重于个人情感的细腻描摹,而吴绮的《转应曲》则通过自然的声音引入情感,更加突出环境与心理的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