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2:47:2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2:47:21
地僻山深古上饶,
土风贫薄道程遥。
不唯迁客须恓屑,
见说居人也寂寥。
溪畔毒沙藏水弩,
城头枯树下山魈。
若于此郡为卑吏,
刺史厅前又折腰。
这地方偏僻,山深林密,古老的上饶,
土地贫瘠,风俗粗糙,路途遥远。
不仅仅是外来的客人感到忧愁,
听说这里的本地居民也感到孤寂。
溪边的毒沙藏着水中的弩箭,
城头的枯树下藏着山中的鬼怪。
如果在这个地方做一个低级官吏,
在刺史的厅前也只能低头屈身。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被贬谪的朋友的惋惜,同时也反映了对偏远地区环境的描绘与对官场生活的厌倦。诗中提到的“毒沙”和“山魈”均是对当地荒凉和鬼魅环境的隐喻,暗示了为官的艰辛与孤独。
作者介绍: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他以平易近人的语言和关注民生的主题而闻名,创作了大量脍炙人口的诗篇。
创作背景:这首诗是白居易为朋友贬职至信州时所作,表达了对朋友前途的担忧与对其处境的同情,同时也反映了他对官场生活的失望与厌倦。
《送人贬信州判官》是白居易在被贬谪的背景下,写给朋友的送别诗。诗的开头描绘了信州的地理环境,偏远且荒凉,给人一种孤独的感觉。接着,通过对迁客和居人的对比,突出了人们在此地所感受到的失落与孤独。诗中所提到的“毒沙”和“山魈”不仅是对自然环境的描绘,也暗含了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作者以生动的意象展现了贬谪官员的愁苦与无奈,最终以“若于此郡为卑吏,刺史厅前又折腰”作结,直白地表达了对官场的无奈与屈辱。
整首诗语言简练而意蕴深厚,既有对朋友的关心与慰藉,也有对自身境遇的感慨。白居易以其独特的视角与细腻的情感,展现了人性的脆弱与生存的无奈,使得这首诗具有了较高的艺术价值和社会意义。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本诗运用了对比、隐喻等修辞手法,通过对迁客和居人的情感对比,增强了诗的情感深度;“毒沙”“山魈”等意象则增加了诗的神秘感和凶险感。
主题思想: 诗歌表达了对贬谪生活的悲哀,以及对官场生活的失望,突显了孤独与屈辱的主题。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毒沙”象征什么?
白居易在诗中表达了对什么的感慨?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