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侄孙榘献醉鳘以一绝复之》

时间: 2025-07-12 02:56:48

诗句

年来只识釜中鱼,出海修鳞梦也无。

宝鳘带糟俄入眼,儿童惊动哄寒厨。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12 02:56:48

原文展示:

年来只识釜中鱼,
出海修鳞梦也无。
宝鳘带糟俄入眼,
儿童惊动哄寒厨。

白话文翻译:

这几年我只知道锅里的鱼,
出海修炼鱼鳞的梦想已经没有。
美丽的鳘鱼带着酒糟一下子映入眼帘,
孩子们惊叫着闹动了寒冷的厨房。

注释:

  • :古代的锅,指炊具。
  • :鱼的鳞片。
  • 宝鳘:指一种名贵的鱼,象征着美好。
  • :酒酿后的沉淀物,这里用来形容食物的美味。
  • 寒厨:寒冷的厨房,可能指冬天或是比较简陋的环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著,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作品多以清新自然著称,常描绘生活和自然景象,体现出对生活的细腻观察和独特感悟。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作者的某个闲适时光,描绘了平凡生活中的小确幸,展现了对简单生活的热爱以及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单的生活场景为背景,表达了作者对过去生活的回忆和对美好事物的渴望。开头两句“年来只识釜中鱼,出海修鳞梦也无”,通过“釜中鱼”引入,表现出作者对平凡生活的熟悉,同时又暗示了对更广阔世界的向往和失落。这里的“修鳞”不仅是字面上的鱼鳞修整,更是对人生理想与抱负的追求。然而,现实的无奈让这份梦想逐渐消逝。

接下来的两句“宝鳘带糟俄入眼,儿童惊动哄寒厨”则生动地描绘了美好的事物突然降临的情景,鳘鱼的出现犹如梦境般美好,唤醒了沉闷的生活,儿童的惊叫声更是为厨房带来了生机与活力。这种生活的细微变化,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细节的敏锐观察和热爱,也暗示了生活中的小确幸。

整首诗虽然语言简练,却蕴含了深厚的情感,既有对过去的怀念,也有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充满了生活的哲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年来只识釜中鱼:表达了作者对平凡生活的熟悉,暗示了对外界的隔绝与无奈。
  2. 出海修鳞梦也无:表明作者的理想已然破灭,无法实现出海的梦想。
  3. 宝鳘带糟俄入眼:突显了美好事物的偶然出现,形象生动。
  4. 儿童惊动哄寒厨:表现了生活的活力与乐趣,儿童的反应增加了一种生动的氛围。

修辞手法:

  • 比喻:用“釜中鱼”比喻平凡的生活。
  • 对仗:如“宝鳘带糟”对“儿童惊动”,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儿童的惊动让厨房充满了生命力。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主题围绕对生活的思考与对美好事物的向往,通过细腻的描写与对比,展现出生活的瞬息万变和小确幸的珍贵。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釜中鱼:象征平凡的生活。
  • 宝鳘:象征美好与珍贵的事物。
  • 儿童:象征着生命的活力与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这首诗的作者是哪个朝代的?

    • A. 唐代
    • B. 宋代
    • C. 明代
    • D. 清代
  2. “出海修鳞梦也无”中的“修鳞”指的是什么?

    • A. 修理鱼鳞
    • B. 寻找理想
    • C. 没有梦想
    • D. 钓鱼
  3. 诗中提到的“宝鳘”象征什么?

    • A. 平凡
    • B. 美好
    • C. 失落
    • D. 快乐

答案:

  1. B. 宋代
  2. B. 寻找理想
  3. B. 美好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王维的《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静夜思》相比,陈著的这首诗更侧重于描绘日常生活的细微感受,而李白则表达了对故乡的深切思念。两个作品都各自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但情感基调和表现手法上存在明显差异。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诗词鉴赏与分析》

相关搜索

相关查询

满庭芳·听艳爣度曲 满庭芳 九日 满庭芳·丙辰禊日集愚园,次周梦坡韵 满庭芳 涂钝庵舍人出新姬相见,调之 满庭芳 蜀山谒东坡书院 满庭芳 用蔡友古韵 满庭芳 满庭芳(送权府苏台道宗朝奉) 满庭芳(雪登前岭。自己酉江右雪行弥月,四十七年无此乐也,今再见之) 满庭芳 法源寺赏丁香忆依依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四点底的字 酣歌醉舞 悬车之岁 舌字旁的字 耳字旁的字 细姨 金樽 来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酉字旁的字 打桃 兽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断炊 蹇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搓手顿脚 浮皮潦草 艮字旁的字 恃功傲宠 苦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晚节黄花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