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3:38:3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3:38:36
纷纷薄俗事轻辱,自喜衰年德有邻。
危世孤儿华发母,归舟百里碧波春。
不因噬指感怀切,肯学呕心搜句新。
娱舞慈庭应细说,丹山筍蕨正宜人。
纷纷扰扰的世俗事让人感到轻视和侮辱,
反而让我在衰老的年纪感到欣慰,有了邻里的德行。
在危机四伏的时代,孤儿与华发的母亲相依,
归家的船在春天的碧波上航行百里。
并非因为受了指头的伤而感怀切切,
而是愿意倾心探索新的诗句。
在慈爱的庭院中,应该细细地讲述,
丹山上的筍蕨正是人们所喜爱的。
诗中提到的“华发母”可指那些在乱世中艰难生存的母亲形象,代表着家庭的坚韧和希望。诗中反映了对邻里友好的珍视和对自然的向往。
作者介绍:陈著,宋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但其诗作反映出对人情世故的敏感和对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诗作可能是在动荡不安的社会背景下写成,表达了对邻里情谊的珍惜以及对生活的思考。
诗中展示了作者在繁杂的世俗生活中对亲情、友情的珍视,以及对自然美的向往。开篇以“纷纷薄俗事轻辱”道出世俗的纷扰,表现了对轻视与侮辱的不屑。接着,诗人自喜于年老时仍有邻里美德相伴,展现了人际关系中的温暖。再者,诗中提到“危世孤儿华发母”,不仅体现了对弱势群体的同情,也暗示着社会动荡带来的无奈。归舟的描写,则将读者引入了一幅春日江南的美好画面,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后半部分提到的“呕心搜句新”,则是诗人对创作的热情,愿意不断探索诗句的新意。最后的“娱舞慈庭”,让人感受到一种和谐的气氛,反映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整首诗在描绘世俗的同时,也流露出对人性美和自然美的追求,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本诗整体表达了对人际关系的重视、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对自然美的向往,流露出诗人对生活的积极态度。
诗词测试:
诗中“纷纷薄俗”是指什么?
诗人对邻里的态度是怎样的?
诗中提到的“华发母”象征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杜甫与陈著的诗作都展现了对社会的关怀与对自然的热爱,然而杜甫的诗更注重历史的沉重感,而陈著则倾向于个人的感悟与自然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