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荔枝楼》

时间: 2025-05-21 23:57:12

诗句

高槛起边愁,荔枝谁致楼。

会须教匠坼,不欲见蛮陬。

树痺无春影,天连觉汉流。

仲宣如可拟,即此是荆州。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1 23:57:12

原文展示: 荔枝楼 薛能 〔唐代〕 高槛起边愁,荔枝谁致楼。 会须教匠坼,不欲见蛮陬。 树痺无春影,天连觉汉流。 仲宣如可拟,即此是荆州。

白话文翻译: 高楼上激起了边愁,荔枝楼是谁建造的? 应该教会工匠拆除,不愿见到蛮夷的角落。 树木麻木,没有春天的影子,天空连绵,感觉像是汉水的流动。 如果要用仲宣来比拟,这里就是荆州。

注释:

  • 高槛:高楼上的栏杆。
  • 边愁:边疆的忧愁。
  • 致楼:建造楼。
  • 会须:应该。
  • 教匠坼:教会工匠拆除。
  • 蛮陬:蛮夷的角落。
  • 树痺:树木麻木。
  • 春影:春天的影子。
  • 汉流:汉水的流动。
  • 仲宣:指东汉末年的文学家王粲,字仲宣,曾在荆州避难。

诗词背景: 薛能是唐代诗人,其生平不详,但从其诗作中可以看出他对边疆的忧愁和对中原文化的怀念。这首诗可能是在他看到荔枝楼时,感慨边疆的荒凉和文化的失落,从而产生了拆除楼阁,不愿见到蛮夷角落的念头。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高楼、荔枝楼、树木、天空等意象,表达了诗人对边疆的忧愁和对中原文化的怀念。诗中的“高槛起边愁”直接点明了诗人的情感基调,而“荔枝谁致楼”则引出了对楼阁的思考。后两句“会须教匠坼,不欲见蛮陬”表达了诗人对边疆文化的排斥和对中原文化的坚守。最后两句通过仲宣的典故,将诗人的情感与历史人物相联系,增强了诗歌的深度和广度。

诗词解析:

  • 首句“高槛起边愁”,通过“高槛”和“边愁”两个意象,直接表达了诗人的忧愁情感。
  • 第二句“荔枝谁致楼”,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出了对楼阁的思考,同时也暗示了楼阁的建造者可能是蛮夷。
  • 第三句“会须教匠坼”,表达了诗人对楼阁的拆除意愿,体现了对边疆文化的排斥。
  • 第四句“不欲见蛮陬”,进一步强调了诗人不愿见到蛮夷的角落。
  • 第五句“树痺无春影”,通过“树痺”和“无春影”两个意象,表达了边疆的荒凉和缺乏生机。
  • 第六句“天连觉汉流”,通过“天连”和“汉流”两个意象,表达了诗人对中原文化的怀念。
  • 最后两句“仲宣如可拟,即此是荆州”,通过仲宣的典故,将诗人的情感与历史人物相联系,增强了诗歌的深度和广度。

意象分析:

  • 高槛:象征着高楼,同时也暗示了边疆的忧愁。
  • 荔枝楼:象征着楼阁,同时也暗示了楼阁的建造者可能是蛮夷。
  • 树痺:象征着树木麻木,表达了边疆的荒凉和缺乏生机。
  • 天连:象征着天空连绵,表达了诗人对中原文化的怀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高槛”指的是什么? A. 高楼上的栏杆 B. 高山的边缘 C. 高墙的门槛 答案:A

  2. 诗中的“仲宣”指的是谁? A. 王粲 B. 曹操 C. 刘备 答案:A

  3. 诗中的“汉流”指的是什么? A. 汉水的流动 B. 汉朝的流派 C. 汉字的流变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通过登高望远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边疆的忧愁和对中原文化的怀念。
  • 王昌龄的《出塞》:通过边塞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边疆的忧愁和对中原文化的怀念。

诗词对比:

  • 薛能的《荔枝楼》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两首诗都通过登高望远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边疆的忧愁和对中原文化的怀念。
  • 薛能的《荔枝楼》与王昌龄的《出塞》:两首诗都通过边塞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边疆的忧愁和对中原文化的怀念。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全唐诗》:收录了薛能的全部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薛能的诗歌风格和创作背景。
  • 《中国古代文学史》:可以了解唐代诗歌的发展历程和特点,以及薛能在唐代诗歌中的地位和影响。

相关查询

绝句二首 登岳阳楼 江南逢李龟年 石壕吏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小金山送黎秘书还朝 答微之 句 其二 句 其一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小字头的字 而字旁的字 挚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足字旁的字有哪些?带足的汉字大全 方领矩步 人字部首的字有哪些字 白苎歌 碍足碍手 舟字旁的字 丨字旁的字 蝇营蚁聚 不让之责 上家 凹凸不平 路矿 语不择人 郁燠 空字的拼音详解_空字的正确拼音写法 模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老字二怎么写?老字二的笔顺详解与书写技巧_汉字笔顺学习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