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许州题德星亭》

时间: 2025-05-13 12:22:03

诗句

瀵水南流东有堤,堤边亭是武陵溪。

槎松配石堪僧坐,

蕊杏含春欲鸟啼。

高树月生沧海外,远郊山在夕阳西。

频来不似军从事,只戴纱巾曳杖藜。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3 12:22:03

原文展示

瀵水南流东有堤,堤边亭是武陵溪。
槎松配石堪僧坐,蕊杏含春欲鸟啼。
高树月生沧海外,远郊山在夕阳西。
频来不似军从事,只戴纱巾曳杖藜。

白话文翻译

瀵水向南流向东有堤岸,堤岸边的亭子仿佛是武陵溪。
松树与石头相配,适合僧人坐禅,杏花含苞待放,仿佛要引来鸟儿啼鸣。
高树上的月亮仿佛从沧海升起,远郊的山峦在夕阳的映照下。
频繁来访不像是军中事务,只戴着纱巾,拄着藜杖。

注释

  • 瀵水:指某条河流。
  • 武陵溪:典出《桃花源记》,指理想中的隐居之地。
  • 槎松:指形状奇特的松树。
  • 蕊杏:指含苞待放的杏花。
  • 沧海:指大海。
  • 纱巾:古代文人常戴的头巾。
  • 曳杖藜:拄着藜杖,形容悠闲自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薛能,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多表现自然风光和个人情感,风格清新脱俗。

创作背景: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许州(今河南许昌)德星亭所见的美景,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清新脱俗的笔触描绘了许州德星亭周围的自然风光,通过对瀵水、堤岸、松石、杏花、月色和山峦的细腻刻画,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切感受。诗中“武陵溪”的典故暗示了对理想隐居地的向往,而“频来不似军从事”则表达了诗人对悠闲生活的渴望。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体现了唐代诗人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瀵水南流东有堤,堤边亭是武陵溪。
    描述了瀵水流向和堤岸边的亭子,用“武陵溪”比喻亭子周围的美景,暗示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2. 槎松配石堪僧坐,蕊杏含春欲鸟啼。
    通过“槎松”和“蕊杏”的描绘,展现了亭子周围的静谧与生机,适合僧人坐禅,也引来了鸟儿的啼鸣。

  3. 高树月生沧海外,远郊山在夕阳西。
    描绘了高树上月亮升起的壮丽景象和远郊山峦在夕阳下的美景,营造了一种宁静而宏大的氛围。

  4. 频来不似军从事,只戴纱巾曳杖藜。
    表达了诗人频繁来访并非为了军务,而是为了享受自然美景,只戴着纱巾,拄着藜杖,过着悠闲自在的生活。

修辞手法

  • 比喻:用“武陵溪”比喻亭子周围的美景。
  • 拟人:“蕊杏含春欲鸟啼”中的“欲”字赋予了杏花以人的情感。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如“槎松配石”与“蕊杏含春”。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体现了唐代诗人追求心灵自由和精神净化的主题。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瀵水:象征自然之美。
  • 武陵溪:象征理想中的隐居之地。
  • 槎松:象征静谧与坚韧。
  • 蕊杏:象征生机与希望。
  • 沧海:象征广阔与深邃。
  • 夕阳:象征宁静与美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武陵溪”的典故出自哪部作品?
    A. 《桃花源记》
    B. 《山海经》
    C. 《庄子》
    D. 《史记》

  2. 诗中“频来不似军从事”表达了诗人怎样的生活态度?
    A. 忙碌
    B. 悠闲
    C. 严肃
    D. 紧张

  3. 诗中“槎松配石堪僧坐”中的“槎松”指的是什么?
    A. 松树
    B. 松枝
    C. 松果
    D. 松针

答案

  1. A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同样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诗词对比

  • 李白《静夜思》:虽然主题不同,但都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刻感受。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全唐诗》:收录了薛能的全部诗作。
  • 《唐诗三百首》:精选了唐代诗人的代表作,包括薛能的诗作。

相关查询

鹧鸪天 筑阳市楼饮散与迪生别。迪生以浙江大学事入重庆,即遇空袭,念之不已,词以讯之 鹧鸪天 鹧鸪天 其一 寿细君 鹧鸪天 鹧鸪天·丙辰午日 鹧鸪天 鹧鸪天二首 其二 鹧鸪天 鹧鸪天 赴兰州飞机中 鹧鸪天四首 其三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贪情 包含糠的成语 戴帻 佚存 第四个字是事的成语大全_含事字的四字成语解析 酹祝 艸字旁的字 干字旁的字 枷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旧仇宿怨 至字旁的字 运斤如风 铁板歌喉 泛泛之人 包含淙的词语有哪些 飞字旁的字 单耳刀的字 好为事端 栗喇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