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春色满皇州(一作薛能诗)》

时间: 2025-04-26 03:49:54

诗句

蔼蔼复悠悠,春归十二楼。

最明云里阙,先满日边州。

色媚青门外,光摇紫陌头。

上林荣旧树,太液镜新流。

暖带祥烟起,清添瑞景浮。

阳和如启蛰,从此事芳游。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3:49:54

原文展示:

春色满皇州
作者:滕迈 〔唐代〕

蔼蔼复悠悠,春归十二楼。
最明云里阙,先满日边州。
色媚青门外,光摇紫陌头。
上林荣旧树,太液镜新流。
暖带祥烟起,清添瑞景浮。
阳和如启蛰,从此事芳游。

白话文翻译:

温暖的春风轻柔而绵延,春天已悄然回到这十二层高的楼阁。
最明亮的光辉照耀在云间的宫殿,首先映满了边疆的州府。
春色如花般娇媚,光影在紫陌的路头摇曳。
上林苑中,旧树重新焕发生机,太液池的水面上倒映着新的流光。
暖风中升起祥瑞的烟雾,清新之气带来了瑞景的浮现。
阳光和煦,如同春雷唤醒了蛰伏的生灵,从此开始了芳香的游历。

注释:

  • 蔼蔼:形容气候温暖、和煦的样子。
  • 悠悠:形容轻松、舒缓的状态。
  • 云里阙:指高楼大厦,云间的宫殿。
  • 青门:指青色的城门,象征春天的到来。
  • 紫陌:古代指城市的街道,紫色的花朵盛开的地方。
  • 上林:上林苑,古代皇家园林,繁花似锦。
  • 太液:太液池,古代名池,水面如镜。
  • 阳和:阳光和煦,春光明媚。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滕迈,唐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他的诗歌常以描绘春景和抒发情感见长,风格清新脱俗,富有生活气息。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春天,描绘了春季的景象与气息,表现了对春天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正值春暖花开之际,诗人借助春色描绘了一个充满生机的场景,反映出社会的繁荣与人们的美好生活。

诗歌鉴赏:

《春色满皇州》是一首充满春意的诗作,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天的景色,展现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之情。诗中开篇即以“蔼蔼复悠悠”引入,描绘出春天温暖、舒适的气候,顿时让人感受到春天的气息扑面而来。接着通过“春归十二楼”将视线引向高楼大厦,描绘出在春光照耀下的繁华都市景象,表现出春天对生命的复苏与蓬勃向上的力量。

“最明云里阙,先满日边州”则展现了春光明媚的场景,诗人以云间的阙与边州的日光形成鲜明对比,进一步渲染出春天的光辉。此处的意象不仅描绘了地理空间的辽阔,也传达了对国家繁荣昌盛的美好期盼。

在后面的诗句中,诗人通过“色媚青门外,光摇紫陌头”将目光转向春天的自然景色,展现出春花的娇媚与光影的摇曳,给人一种生动的视觉感受。而“上林荣旧树,太液镜新流”则通过细致的描写,展现了春天的生机,突显出古老的树木在春天中焕发的新生,映衬出生命的循环与延续。

整首诗在描绘自然景色的同时,也蕴含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期待,通过“阳和如启蛰,从此事芳游”的结尾,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给人以希望与温暖的感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蔼蔼复悠悠:描绘春天的温暖和宁静,营造出一种轻松的氛围。
  2. 春归十二楼:春天回到城市高楼,象征着生命的复苏与繁华。
  3. 最明云里阙:明亮的光辉照耀在云间的宫殿,展示了春光的美丽。
  4. 先满日边州:春光首先照耀边疆,预示着国家的繁荣。
  5. 色媚青门外:春色如花般娇媚,描绘出自然的美丽。
  6. 光摇紫陌头:光影在街道上摇曳,表现出春天的生机。
  7. 上林荣旧树:旧树重焕生机,象征着生命的延续。
  8. 太液镜新流:池水如镜,映照出新景,展现出春天的清新。
  9. 暖带祥烟起:暖风中升起祥瑞的烟雾,预示着美好的生活。
  10. 清添瑞景浮:清新空气中涌现瑞景,寓意着幸福的到来。
  11. 阳和如启蛰:阳光和煦,像春雷唤醒生灵,象征着生命的希望。
  12. 从此事芳游:从此开始芳香的旅途,表达了对未来的期待。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比喻生动地传达春天的温暖和生机。
  • 拟人:描绘春天如同一个温暖的母亲,呵护万物生长。
  • 对仗:整首诗句对仗工整,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和美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春天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展现了自然的美丽与生命的复苏,同时也反映了社会的繁荣与人们对幸福生活的追求,充满了积极向上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春色:象征着生命的复苏和希望。
  • 青门、紫陌:代表城市的繁华与生机。
  • 上林、太液:古代名园名池,象征着自然的美丽与和谐。
  • 祥烟、瑞景:寓意着美好和幸福的到来。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蔼蔼复悠悠”形容的是哪个季节的气候?

    • A. 夏季
    • B. 秋季
    • C. 冬季
    • D. 春季
  2. “阳和如启蛰”中的“启蛰”指的是什么?

    • A. 蛰伏的动物苏醒
    • B. 春天的开始
    • C. 冬天的结束
    • D. 夏天的来临
  3. 诗中提到的“上林”是指什么?

    • A. 一座高山
    • B. 古代皇家园林
    • C. 一条河流
    • D. 一处城市

答案:

  1. D. 春季
  2. A. 蛰伏的动物苏醒
  3. B. 古代皇家园林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登鹳雀楼》
  • 孟浩然《春晓》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1. 《登鹳雀楼》:同样描绘春天的美景,但更侧重于宏伟的自然景观。
  2. 《春晓》:表现春天的清晨,细腻温柔,强调生命的初始与希望。
  3. 《春望》:在春天的美好中,融入了对国家的忧虑和对美好未来的期待。

通过比较,可以看出不同诗人在春天主题下展现了各自独特的情感与视角,丰富了春天这一主题的表现。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唐代诗人传》
  • 《中国古代诗词精选》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感秋 木芙蓉盛开四解 九日侍宴太清楼 望仙亭书所见 其一 孟冬驾狩近郊 朱舜卿归自别墅 荒斋昼坐为鸣鸢所聒 到官三岁四首 柔上人 都街见缘橦伎感而成咏二阕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韭字旁的字 艰食鲜食 心安神定 黽字旁的字 讨嚣 四字头的字 直心眼 是故 王阳在位,贡公弹冠 包含苦的词语有哪些 策名委质 腐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艮字旁的字 拊心泣血 肀字旁的字 覆去翻来 斋庭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