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1:06:0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1:06:07
艳艳洒妆斗姚魏,
冥冥花影逢石丁。
醉生梦死何如竹,
三百五十九日醒。
这首诗描绘了竹子的美丽,提到竹子在阳光下的洒脱与生机,与周围环境形成鲜明对比。作者感叹,醉生梦死的状态比起竹子的清醒和生机,显得无趣。最后一句提到三百五十九日,暗示在长久的沉醉中失去了清醒的日子。
“醉生梦死”这一表达,常用来形容沉迷于享乐而忘却生活的状态,反映了古人对于醉酒与清醒的不同看法。在古代文人中,竹子常常象征着高洁、坚韧的品格,诗人通过竹子对比自己沉醉的状态,强调了清醒的重要性。
作者介绍:魏了翁,字梦阮,号愚溪,南宋时期的诗人。魏了翁生于文学世家,自幼聪颖,才华横溢,擅长诗词和散文,尤其以其独特的山水田园诗著称。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南宋时期,一个文化繁荣但动荡的时代。诗人在个人生活中或许经历了一种对清醒与沉醉的思考,反映出对人生的感悟。
这首诗的语言简练,意象鲜明,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开头两句通过描绘竹子的美丽,营造出一种清新自然的氛围,竹子的形象在阳光下闪耀,似乎在传递一种生命的力量与活力。接下来的“醉生梦死”,则是对自身沉迷状态的批判,诗人意识到这样的生活方式是短暂且空虚的。最后一句的“三百五十九日醒”则是对清醒的渴望,暗含着对时间流逝的惋惜与对未来的期许。整首诗通过竹子的意象,表达了对生命状态的反思,展现了诗人追求真实与清醒的心声。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竹子的意象,表达了对生命状态的反思与对清醒生活的渴望,强调了真实与理智的重要性。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醉生梦死”意指什么?
诗人用什么意象来对比自己的沉醉状态?
“三百五十九日醒”暗示了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