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述愤一十七首弘治乙丑年四月作是时坐劾寿宁侯逮诏狱 其十二》

时间: 2025-04-26 14:56:41

诗句

小草生枯桑,芊芊竞芳辰。

虽云殊本根,寄托各有因。

自我罹幽囚,忽焉经浃旬。

我兄千里馀,渺渺长河津。

妻子日望余,苍苍隔西邻。

所幸二三友,笑言越昏晨。

宵镫促燕膝,昵语忘苦辛。

患难苟相得,毋论骨肉亲。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4:56:41

原文展示:

小草生枯桑,芊芊竞芳辰。
虽云殊本根,寄托各有因。
自我罹幽囚,忽焉经浃旬。
我兄千里馀,渺渺长河津。
妻子日望余,苍苍隔西邻。
所幸二三友,笑言越昏晨。
宵镫促燕膝,昵语忘苦辛。
患难苟相得,毋论骨肉亲。

白话文翻译:

小草在枯桑旁边生长,细细的绿草竞相争艳。
虽然说它们的根本不同,但各自的寄托都有原因。
自从我遭受幽闭,忽然间已经过了好几旬。
我的兄弟在千里之外,遥远得如同长河的渡口。
妻子日日盼望我,苍茫的隔壁就是她的身影。
所幸还有几位朋友,笑谈间忘却了昏晨。
晚上灯下促膝谈心,亲昵的话语让苦辛暂时忘却。
在患难中若能相聚,亲情友情不必再分骨肉。

注释:

  • 小草:比喻生命的顽强与坚韧。
  • 枯桑:象征着困境与凋零的环境。
  • 幽囚:指被囚禁的状态。
  • 渺渺长河津:形容兄弟相隔遥远的情景。
  • 宵镫:夜晚的灯火,象征着温暖与希望。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李梦阳,明代诗人,字子龙,号梦阳,曾任职于明朝中期,因其作品表达了强烈的个人情感和对社会的关怀。
  •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弘治乙丑年四月,正值诗人因政治原因被贬,处于幽囚之中,表达了他对家人的思念和对友谊的珍视,同时也流露出对困境的不屈。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在幽闭环境中思念家乡、亲人和朋友的复杂心情。诗的开头用小草与枯桑的对比,象征着在逆境中仍然能够生存的希望。尽管身处囚禁,诗人却通过与友人的交流,找到了生活的慰藉。诗中对兄弟与妻子的思念深情厚重,展现了深厚的亲情。尤其是“患难苟相得,毋论骨肉亲”,更是强调了在困境中友情的重要性,体现了诗人乐观向上的精神。在整体上,李梦阳的语言简练而富有画面感,情感真挚,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第一联通过“小草生枯桑”来对比生命的顽强与环境的残酷。
    • 第二联透过“虽云殊本根”表明尽管有不同的背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寄托。
    • 第三联反映出诗人对自由的渴望,时间的流逝令他感到无奈。
    • 第四联则通过与兄弟的遥远距离,表现出思念之情。
    • 余下的几句描绘了与朋友的交谈,消解孤独感,最终强调了友情的重要。
  • 修辞手法

    • 使用了对比(小草与枯桑),象征(宵镫象征温暖),以及借代(“千里馀”表示距离遥远)等手法,使得诗歌更加生动。
  • 主题思想

    • 诗歌的中心思想是对友情和亲情的珍视,表达了在艰难环境中,人与人之间情感的支撑。

意象分析:

  • 小草:象征坚韧的生命力。
  • 枯桑:代表困境和孤独。
  • 长河津:象征遥远的亲情和思念。
  • 宵镫:代表温暖的交流和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小草”象征什么? A. 生命的脆弱
    B. 生命的顽强
    C. 友情的珍贵
    答案:B

  2. 诗人对哪种情感表达最为深刻? A. 友情
    B. 亲情
    C. 爱情
    答案:B

  3. 诗中提到的“宵镫”象征什么? A. 恐惧
    B. 温暖与希望
    C. 忧愁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同样表达了在艰难岁月中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
  • 诗词对比

    • 李白的《静夜思》与此诗都表达了思乡情,但李白的诗更为直接,李梦阳则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情感的起伏来表现思念。

参考资料:

  • 《明代诗选》
  • 《李梦阳诗集》
  • 相关研究论文及评论文章。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转应曲 其一 转应曲 戏题屋后废沼,其旁叠石有佳者,盖拙政园故物也 转应曲 其二十 转应曲 其十九 转应曲 其十八 转应曲 其十七 转应曲 其十六 转应曲 其十五 转应曲 暮春 转应曲 春晓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谷字旁的字 恶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崒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辵字旁的字 岂有此理 形影相依 仡然 蹑影追风 断头台 包含弘的词语有哪些 阜字旁的字 爿字旁的字 毫不介怀 第四个字是事的成语大全_含事字的四字成语解析 东奔西向 口坠天花 见字旁的字 包含句的成语 众望攸归 为民除害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