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8 12:21:0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8 12:21:08
短墙疏竹小园亭,记得东风婺女城。
久酝菖蒲催祓禊,半肥梅子待清明。
桥边沙印骄骢迹,水外花藏醉客声。
年少不知身解老,曾交豪气与春争。
短墙外,稀疏的竹子围绕着小园亭,
我记得东风吹拂的婺女城。
菖蒲早已酝酿,催促着祓除的节日,
一半成熟的梅子等待着清明时节。
桥边的沙滩留下骄马的足迹,
水面之外,花丛中藏着醉客的欢声笑语。
年轻时不知何为衰老,
曾与春天争辉,豪情万丈。
作者介绍:郑刚中,字子华,号白云,宋代诗人,擅长描写自然景色和表达个人情感,其诗风清新,富有生活气息。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春季,诗人借春日的美景,抒发对青春的怀念与对衰老的感慨,表现出一种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与对美好时光的追忆。
这首诗通过描绘乡村春日的美丽景象,展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厚情感和对青春的怀念。开篇以“短墙疏竹小园亭”勾勒出一个宁静的乡村小景,给人以清新之感。接着提到“东风婺女城”,不仅描绘了春天的气息,还暗示了青春的美好与短暂。随着诗句的推进,诗人引入了“菖蒲”和“梅子”,这些意象与清明节相连,既体现了传统文化的意蕴,又渲染了时间的流逝。
在最后两句中,诗人感叹年少时的豪情与时光的无情,表达了对青春的珍惜和对老去的无奈。这种情感通过清新的自然描写与深邃的哲理思考相结合,使得整首诗充满了浓厚的人文关怀与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全诗通过描写春日的美景和对青春的怀念,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与对故乡的热爱,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和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菖蒲”在传统文化中有什么象征意义?
诗中提到“年少不知身解老”,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诗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