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感秋时寓龙德寺前》

时间: 2025-05-01 03:40:40

诗句

西风吹澹云,小雨送残热。

负砌两梧桐,黄落下一叶。

中宵暗灯火,冏冏窗前月。

孤怀挂清愁,谁此伴心折。

自顾欲何似,幽巷在穷穴。

感动发悲鸣,啾唧夜不绝。

晓起对青铜,两鬓生华发。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3:40:40

原文展示

感秋时寓龙德寺前
作者:郑刚中(宋代)

西风吹澹云,小雨送残热。
负砌两梧桐,黄落下一叶。
中宵暗灯火,冏冏窗前月。
孤怀挂清愁,谁此伴心折。
自顾欲何似,幽巷在穷穴。
感动发悲鸣,啾唧夜不绝。
晓起对青铜,两鬓生华发。

白话文翻译

秋风轻轻吹拂着云彩,细雨送走了残留的暑气。
在墙边的两棵梧桐树下,黄叶飘落下一片。
深夜里昏暗的灯光下,窗前明亮的月光照耀。
孤独的心情中挂着清愁,谁能陪伴我这份心痛?
自问我该如何度过,幽深的小巷仿佛在无尽的黑暗中。
感伤的情绪让我发出悲鸣,夜里鸟儿的啁啾声不绝于耳。
清晨醒来对着青铜镜子,发现两鬓已生华发。

注释

  • :形容轻柔、淡薄的样子。
  • 负砌:靠近墙壁或台阶。
  • 冏冏:形容光明的样子,明亮的状态。
  • 心折:心中的痛苦、烦恼。
  • 穷穴:指幽深的巷子,象征孤独。
  • 啾唧:鸟鸣声,形容夜晚的寂静与哀伤。
  • 华发:白发,象征衰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郑刚中,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著称。他的诗歌常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以及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秋季,正值季节交替之际,诗人通过描写秋天的景象,表达了内心的孤独与愁苦。背景中可能包含诗人对逝去时光的感慨,以及对生命无常的思索。

诗歌鉴赏

郑刚中的《感秋时寓龙德寺前》以秋天为背景,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与深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一个孤独而感伤的心灵。开篇便以“西风吹澹云,小雨送残热”引入,秋风与小雨的交织,既描绘了自然的变化,也象征着内心情感的起伏。接着“负砌两梧桐,黄落下一叶”中的梧桐树与落叶,更是切合了秋天的主题,给人一种清冷的感觉。

在中间的几句中,诗人通过“中宵暗灯火,冏冏窗前月”的对比,展示了孤独与希望的碰撞。月光的明亮让人在黑暗中感到一丝温暖,但孤独的情感又让人感到无法排解的愁苦。

“孤怀挂清愁,谁此伴心折”一句中,诗人对伴侣的渴望与心痛展露无遗,表现了一个人在孤独中对温情的渴求。最后,随着“晓起对青铜,两鬓生华发”,诗人反思自己的衰老与时光的流逝,更加深了整首诗的悲凉与感慨。

整首诗以秋季的景象为背景,反映出诗人对生命、孤独和时间流逝的深刻思索,语言简练而意境深远,是一首充满哲理与情感的佳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西风吹澹云,小雨送残热
    秋风轻拂,云彩淡薄,小雨送走了最后的暑气,描绘出秋天的到来。

  2. 负砌两梧桐,黄落下一叶
    依偎在墙边的两棵梧桐树,黄叶悄然飘落,象征着秋天的凋零。

  3. 中宵暗灯火,冏冏窗前月
    深夜里灯光昏暗,窗前明亮的月光,暗示孤独与希望的对比。

  4. 孤怀挂清愁,谁此伴心折
    孤独的心情挂满了清愁,无法找到知心人来倾诉,让人感到深切的孤独。

  5. 自顾欲何似,幽巷在穷穴
    自问自己该如何度过,幽深的小巷似乎无尽,象征着对未来的迷茫。

  6. 感动发悲鸣,啾唧夜不绝
    感伤的情绪让人发出悲鸣,夜里鸟儿的啁啾声回荡不绝,表现出孤独的氛围。

  7. 晓起对青铜,两鬓生华发
    清晨醒来,面对青铜镜子,发现两鬓已生白发,象征着时光的流逝与衰老。

修辞手法

  • 对仗:如“西风”与“小雨”,“暗灯火”与“窗前月”,形成和谐的对比。
  • 比喻:落叶象征着生命的无常,深巷暗示着孤独的处境。
  • 拟人:鸟鸣声被赋予了情感,营造出一种孤独的氛围。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围绕孤独、时光与生命的无常展开。诗人通过描写秋天的景象,反映出内心的感伤与哲思。表达了对生命短暂、时光流逝的深刻理解,同时展现了对陪伴与温情的渴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西风:象征着秋天的到来,带来凉意。
  • 梧桐:常与孤独、忧伤相联系,代表失去与凋零。
  • 月光:象征希望与孤独的同在。
  • 华发:象征衰老,反映出对时光流逝的无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季节是?
    A. 春季
    B. 夏季
    C. 秋季
    D. 冬季

  2. 填空题:诗中“晓起对青铜,两鬓生__

  3. 判断题:诗中表达了诗人对生命流逝的无奈与感伤。 (对/错)

答案

  1. C
  2. 华发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秋夕》(杜甫)
    透过秋天的夜晚,表达对生命与时光的思考。

  • 《秋思》(张籍)
    描绘秋日的景象,反映对故乡与亲人的思念。

诗词对比

  • 《月夜忆舍弟》(杜甫)与《感秋时寓龙德寺前》的对比:
    两首诗都涉及孤独与思念的主题,但杜甫的作品更加直白,而郑刚中的诗则通过自然景象隐喻情感,展现出更为细腻的心境。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
  • 《中国古代文学史》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玉楼春 寄长安子 玉楼春 读香港《新晚报》有感 玉楼春 春思 玉楼春·题施议对新著 玉楼春 玉楼春·癸酉,一九三三年 玉楼春 喜晤绀弩 玉楼春 旧历闰六月十三傍晚作 玉楼春·王蛰堪以津门雅集分韵词见示,赋此奉酬,兼呈寇梦碧先生 玉楼春(落花)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等开头的成语 矫世 悟理 韦字旁的字 建之底的字 还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自字旁的字 邴管 誓海盟山 渴葬 黑字旁的字 一语道破 亲如一家 资贷 深更半夜 皿字底的字 选贤任能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