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0:25:0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0:25:05
丙辰午日水灾纪事
作者: 黄士俊 〔明代〕
农事频年叹水乡,
忽惊洪潦发端阳。
千畴入舸波仍撼,
万灶鸣蛙夜却长。
北土才闻伤旱魃,
西江何事重怀襄。
嗷嗷满目堪垂涕,
愿借函封达建章。
近年农事频频遭受水灾,
忽然在端午节这天,洪水暴发。
千亩良田被水淹没,摇晃的船只在波涛中颠簸,
万家灯火被蛙声包围,夜晚格外漫长。
北方的土地刚刚经历干旱的伤害,
西江又为何要重提往事?
满眼所见的困苦让人忍不住流泪,
我希望借助函件把这些苦难的情景上报朝廷。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此诗没有特别的典故,但提到的“旱魃”是古代传说中的干旱之神,通常与水灾相反,表达了自然灾害的无常。
作者介绍
黄士俊,明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记录,但他在诗歌创作中以细腻的观察和深刻的情感著称,常常关注民生和自然灾害。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明代,正值水灾肆虐的时期,反映了民众在自然灾害面前的无奈与痛苦,表达了对灾难的深切关怀。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水灾带来的深重灾难,诗人用“频年”开篇,点明水乡的苦痛,接着通过生动的描绘,展示了农田被淹、船只颠簸、蛙鸣四起的惨状。诗中反复出现的“千畴”“万灶”,表现了灾难对千家万户的影响,生动而深刻。接着,诗人将焦点转向北方的干旱,形成水与旱的对比,展现了自然的残酷和人们的无奈。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苦难的同情,以及希望向朝廷反映民情的愿望,展现了深切的人文关怀和对社会的责任感。
整首诗在情感上充满了悲凉和无奈,通过细腻的描写与强烈的意象,突显了自然灾害对农民生活的摧残。诗人的深切关怀与社会责任感,让人感受到诗歌的力量。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描绘自然灾害的惨烈,表现了对民众命运的深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表达了人们在面对自然灾害时的无奈与痛苦。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千畴”指的是什么?
A. 千亩良田
B. 千个村庄
C. 千条河流
D. 千种植物
“愿借函封达建章”的意思是?
A. 希望写信给朋友
B. 希望上报朝廷
C. 希望写信给家人
D. 希望写信给邻居
诗中提到的“北土”是指哪里?
A. 北方
B. 南方
C. 西方
D. 东方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
以上内容旨在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丙辰午日水灾纪事》这首诗的内涵及其历史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