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20:45:1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0:45:15
和田国博喜雪
作者: 苏轼 〔宋代〕
畴昔月如昼,晓来云暗天。
玉花飞半夜,翠浪舞明年。
螟螣无遗种,流亡稍占田。
岁丰君不乐,钟磬几时编。
曾几何时,夜晚的月亮明亮如昼,清晨时分却云层低沉,遮蔽了天空。
半夜时分,雪花如玉般飞舞,明年春天的翠绿浪潮也在舞动。
田地里没有螟虫的余种,流亡者也稍微占了些田地。
虽然今年的丰收,君主却不快乐,何时才能奏响钟磬呢?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北宋著名诗人、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的诗词风格多样,兼具豪放与婉约。在政治上,苏轼一生屡遭贬谪,但他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人生,创作了大量脍炙人口的作品。
此诗作于苏轼被贬至和州(今和安徽)时,正值冬季,他目睹了初雪的情景,心中感慨万千。诗中通过对雪的描写,反映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时局的思考。
《和田国博喜雪》在描绘雪景的同时,蕴含了深邃的情感与哲理。诗的前两句以对比手法呈现出夜与日、明与暗的变化,深刻表现了时间的变迁和自然的奇妙。苏轼善于用形象生动的比喻,以“玉花”来形容雪花,既传达了雪的纯洁,又赋予了雪一种生动的美感。接着,诗人通过“螟螣无遗种”一语,隐喻了社会动荡与战乱对农田的影响,表现了对民生的关心与思考。最后,尽管“岁丰君不乐”,却透露出对权力与财富的冷漠与无奈,表达了对统治者的隐忧与对社会的不平感。整首诗情感丰富,意境深远,既有对自然的赞美,也有对世事的感慨,充分展现了苏轼的深邃思想与艺术魅力。
整首诗通过对雪的描绘与对社会现状的反思,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向往和对社会动荡的忧虑,体现了李白式的豪放与杜甫式的忧患意识的结合。
选择题: 苏轼的《和田国博喜雪》主要描写了什么自然现象?
A) 雨
B) 雪
C) 风
填空题: 诗中提到“岁丰君不乐”,说明即使丰收,君主却___。
判断题: 诗中“螟螣无遗种”表示田地里没有害虫。 (对/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