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灯》

时间: 2025-05-10 15:39:45

诗句

幽光耿耿草堂空,窗隔飞蛾恨不通。

红烬自凝清夜朵,

赤心长谢碧纱笼。

云藏水国城台里,雨闭松门殿塔中。

金屋玉堂开照睡,岂知萤雪有深功。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15:39:45

诗词名称: 灯

作者: 齐己 〔唐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幽光耿耿草堂空,窗隔飞蛾恨不通。
红烬自凝清夜朵,赤心长谢碧纱笼。
云藏水国城台里,雨闭松门殿塔中。
金屋玉堂开照睡,岂知萤雪有深功。

白话文翻译:

微弱的光亮在空荡荡的草堂中闪烁,窗户阻隔了飞蛾,令人感到无奈的怨恨。
红色的火焰在清冷的夜晚中静静凝聚,心中真诚的谢意长久地隐藏在那碧色的纱笼中。
云彩隐藏在水乡的城台里,雨水封闭了松树门外的殿宇和塔楼。
金屋玉堂的灯光照亮了沉睡的人,谁又知道萤火虫与雪花在黑暗中默默付出的深厚功劳呢?

注释:

字词注释:

  • 幽光:微弱的光亮。
  • 耿耿:形容光亮明亮而清晰。
  • 草堂:简陋的房屋。
  • 飞蛾:指夜间飞舞的蛾子,常与光明相吸引。
  • 红烬:红色的余烬,指火焰熄灭后留下的红色灰烬。
  • 碧纱笼:用碧色纱布制成的笼子,象征着遮蔽和保护。
  • 云藏水国:指云彩隐藏在水乡的地方。
  • 金屋玉堂:比喻富贵人家的住所。

典故解析:

  • 本诗中提到的“金屋玉堂”常用来形容富贵的生活,反映了诗人对物质生活的思考与感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齐己(约 780-842),字惟明,号静斋,唐代著名的诗人和僧人。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以禅意为主,擅长抒发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灯》写于唐代社会动荡时期,诗人通过对光影的描绘表达了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悟。诗中不仅有对夜晚孤独的沉思,还有对人情冷暖的深刻体会。

诗歌鉴赏:

《灯》是一首蕴含深意的诗作,通过对微光和夜晚的描绘,展现出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对生活的思索。开篇“幽光耿耿草堂空”,描绘出一种静谧而孤独的氛围,草堂的空荡与光亮形成鲜明对比,暗示了内心的孤寂。接下来的“窗隔飞蛾恨不通”,则是对美好事物的渴望与无奈的表达,飞蛾扑火的意象反映出诗人对光明的向往,然而却被窗户隔绝,令人感到无奈与惋惜。

诗中“红烬自凝清夜朵,赤心长谢碧纱笼”更是蕴含着深厚的情感,红烬象征着过去的温暖,而碧纱笼则似乎是对美好事物的守护和珍惜。后面的“云藏水国城台里,雨闭松门殿塔中”,则通过自然环境的描绘,传达出一种对世事的无奈与感慨,云和雨的意象使得整个场景显得更加阴郁。

最后的“金屋玉堂开照睡,岂知萤雪有深功”则是对富贵生活的质疑,金屋玉堂的光辉掩盖了萤火虫与雪花的默默奉献,暗示着物质生活的繁华往往掩盖了生活中真正重要的东西。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幽光耿耿草堂空:微弱的光亮在空荡荡的草堂中闪烁,暗示孤独。
  • 窗隔飞蛾恨不通:窗户阻隔了飞蛾,表达对光明的渴望与无奈。
  • 红烬自凝清夜朵:红色的余烬在清冷的夜晚中静静凝聚,象征过去的温暖。
  • 赤心长谢碧纱笼:对美好事物的感激与珍惜。
  • 云藏水国城台里:自然的描绘,反映出诗人对世事的感慨。
  • 雨闭松门殿塔中:雨水封闭了门外的殿宇,象征孤立。
  • 金屋玉堂开照睡:富贵的住所照亮了沉睡的人,质疑物质生活。
  • 岂知萤雪有深功:强调默默奉献的萤火虫与雪花的重要性,反映出诗人对生活深刻的思考。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金屋玉堂”比喻富贵生活。
  • 对仗:诗中有多处对仗工整的句子,增强了韵律感。
  • 意象:如“红烬”、“飞蛾”等意象,丰富了诗的层次与内涵。

主题思想: 整首诗探讨了孤独与渴望,物质与精神的对立,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与感悟,强调了在繁华背后,微小事物所蕴含的深刻意义。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幽光:象征孤独与渴望。
  • 飞蛾:对光明的追求与无奈。
  • 红烬:象征过去的温暖与情感。
  • 碧纱笼:保护与珍惜的象征。
  • 云与雨:自然的描绘,反映世事无常。
  • 金屋玉堂:富贵生活的象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幽光耿耿”描述的是: A. 明亮的光
    B. 微弱的光
    C. 强烈的光

  2. “窗隔飞蛾恨不通”中的“恨”字表达的情感是: A. 开心
    B. 无奈
    C. 愤怒

  3. 诗的最后一句“岂知萤雪有深功”主要是在强调: A. 物质生活的重要性
    B. 默默奉献的小事被忽视
    C. 生活的繁华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 李白的《静夜思》

诗词对比: 对比齐己的《灯》与杜甫的《月夜忆舍弟》,两首诗都表现了对孤独的感受以及对光明的渴望,但齐己更侧重于通过微小的光亮来表现内心的情感,而杜甫则通过月光的描绘,传达出对亲人的思念,反映出不同的情感基调与艺术风格。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齐己诗选》
  • 《唐代诗歌研究》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埇桥达奚四、于十九、陈大三侍御夜宴叙各赋二韵 奉和于司空二十五丈新卜城南郊居接司徒公别 和职方殷郎中留滞江汉初至南宫,呈诸公并见寄 送商州杜中丞赴任 暮春闲居示同志 石塘路有怀院中诸公 扬州与丁山人别 三妇诗 答韦秀才寄一首 哭刘四尚书(勒于碑阴)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作辍无常 吊挽 犬字旁的字 中訾 蛰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乌集之交 断缣尺楮 概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寸字旁的字 妒贤嫉能 颜行 臣字旁的字 身无立锥 矢字旁的字 菲才寡学 牙字旁的字 第四个字是事的成语大全_含事字的四字成语解析 砰铿 鱼开头的成语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