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22 10:15:4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2 10:15:43
原文展示:
乱起吾降日,吾将强仕年。
中原仍梦里,南纪且愁边。
陛下非常主,群公莫自贤。
金台尚未筑,乃至羡强燕。
白话文翻译:
在动乱中我已降服,正值我年强之时。
中原的安宁依旧如梦,南方的边疆令人忧愁。
陛下非同寻常的主,群臣却都自以为是。
金台尚未建成,竟然羡慕强大的燕国。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南宋时期著名的诗人、词人,因其在诗歌、散文等方面的成就而闻名。他的诗风清新自然,语言通俗易懂,常以自然景物和人事为题材,表现出深厚的情感和对社会的关注。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南宋时期,国家面临内忧外患,动乱频繁。杨万里作为一名士人,目睹了战乱对人民生活的影响,心中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诗,以表达对国家前途的忧虑和对自身无力改变现状的无奈。
《读罪已诏》这首诗通过简洁而有力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动乱和政治局势的深切关怀。开头两句“乱起吾降日,吾将强仕年”直接陈述了动乱带来的影响,诗人正值壮年却不得不屈从于外部环境的压力,显示出一种无奈与悲哀。
接下来的两句“中原仍梦里,南纪且愁边”则描绘了中原地区的梦幻般的安宁与南方边疆的忧愁,形成鲜明的对比,表现了诗人对国家动荡的深切忧虑。最后“陛下非常主,群公莫自贤”揭示了当时的政治状况,陛下虽为非常之主,但群臣却自以为是,造成了政治的混乱与失序。
整首诗在表达对国家前途的忧虑的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自身政治理想的追求与无力感,情感真挚而深刻,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与历史价值。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动乱的忧虑、对自身无力改变现状的感慨,以及对政治清明的渴望,反映了当时士人的忧国忧民情怀。
意象词汇:
这些意象不仅表现了诗人内心的情感,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复杂局势,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金台”象征什么?
A. 财富
B. 权力与地位
C. 自然风光
D. 和平安宁
诗人在诗中对群臣的态度是?
A. 赞美
B. 批判
C. 忽视
D. 期待
诗人表达的主要情感是?
A. 喜悦
B. 无奈与忧虑
C. 愤怒
D. 满足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通过对比,可以看出不同诗人在面对动乱时的不同情感与反应,丰富了对该时代诗歌的理解。
推荐书目:
以上书目可以帮助深入了解杨万里及其作品的背景和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