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6 07:02:5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6 07:02:57
多稼亭前两株梅盛开
作者: 杨万里 〔宋代〕
翟园看梅不满眼,
载酒何曾倾一琖。
空有千株半未花,
欲剪一枝无可栋。
归来欲登多稼亭,
王妃骤降千娉婷。
素罗衣裳濯瑶水,
珠宫楼阁开银屏。
国香万解量不尽,
云岭诸峰互相映。
身骑白凤绕琼林,
肝胆透寒骨毛冷。
看来只是两株梅,
如何遗侬心眼开。
花头密密纷无数,
萼萼枝枝砌成树。
夕阳斜照光烛天,
微风欲度遮无路。
君不见侯门女儿真茵痴,
獭髓熬酥滴北枝。
又不见画工兔颖矜好手,
水水和鈆描玉肌。
先生不能奄有二子者,
报答风光只有诗。
今夕不醉仍无归。
在翟园中观梅花,眼前却感觉不够。
我提着酒壶,怎么能倾洒一琖呢?
尽管有千株梅花,仍有一半没开放,
想要剪下一枝,却无处可剪。
回来的路上,想要登上多稼亭,
如王妃般的美丽女子骤然降临。
她身穿素罗衣裳,洗濯在瑶水之中,
珠宫楼阁如银屏般开启。
国香的芬芳数不胜数,
云岭的诸峰互相辉映。
我骑着白凤在琼林间游弋,
心肝胆脏透寒冷的骨髓。
近前看来不过是两株梅,
怎能让我的心眼睁开?
花头繁密,纷纷无数,
萼萼枝枝如树般堆砌。
夕阳斜照,光影照亮天空,
微风拂过,却又遮挡无路。
你难道不知道侯门女儿真茵的痴迷,
獭髓熬成的酥滴落在北枝?
还有那画工兔颖,手艺极为出众,
水水和鈆描绘出肌肤的美。
先生不能隐秘拥有两子,
报答风光只有诗篇作伴。
今夜不醉,依然无归。
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南宋时期著名的诗人、词人和散文家。他以山水诗著称,作品风格清新自然,富有生活气息。杨万里的诗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情的细腻观察。
这首诗写于杨万里游历翟园的过程中,以梅花为主题,表达了他对梅花的欣赏与对美好事物的向往。诗中融入了他对生活的感慨,以及对美丽女子的描绘,显示了他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生活的热爱。
《多稼亭前两株梅盛开》是杨万里的一首佳作,通过对梅花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深刻理解和独特感受。诗的开头,作者在翟园看梅,尽管眼前梅花盛开,却感到不够,表现出一种对美的追求和渴望。接着,诗人通过回忆和想象,描绘了王妃般的女子,她的素罗衣裳和珠宫楼阁,营造出一种梦幻的氛围。诗中通过梅花的细致描写,展现了丰盈的自然景象和诗人内心的情感波动。
接下来的描写更显细腻,诗人用“夕阳斜照”和“微风欲度”来刻画环境,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温暖的氛围,增强了诗的意境。接下来,诗人以侯门女儿和画工兔颖为例,表达了对美的追寻与渴望,同时也反映了社会中对女性美的不同期待。最后,诗人感叹“今夕不醉仍无归”,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无奈,充满了哲理的思考。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美的追求,体现了宋代诗歌的独特风格。
整首诗通过对梅花的细致描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感悟,展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心态。诗中蕴含着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无奈,体现了诗人深刻的哲理思考。最终,诗人通过诗篇来报答风光,展现了对文学的热爱与执着。
诗中提到的“翟园”是什么地方?
A. 一座山
B. 一个梅花园
C. 一条河流
D. 一个城市
诗人对王妃的描绘主要用来表达什么?
A. 对女性的羡慕
B. 对梅花的赞美
C. 对奢华生活的追求
D. 对自然的热爱
最后一句“今夕不醉仍无归”表达了诗人的什么心情?
A. 快乐
B. 无奈
C. 忧伤
D. 兴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