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3:33:4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3:33:45
题画竹
郑燮 〔清代〕
秋风昨夜渡潇湘,
触石穿林惯作狂。
惟有竹枝浑不怕,
挺然相斗一千场。
昨夜的秋风吹过潇湘河,
它在石间穿林,肆意狂妄。
唯有竹子毫不畏惧,
在风中坚定地斗争了千场。
诗中的竹子象征着坚韧与不屈的精神,常常出现在中国古诗词中。竹子在中国文化中被视为君子之象,代表着高洁、坚韧和品德。诗人通过描绘竹子在狂风中屹立不倒,表达了对坚韧不拔精神的赞美。
郑燮(1693年-1765年),字克柔,号板桥,清代著名画家、书法家和诗人。他以画竹著称,作品多表现竹子的刚劲与清雅,体现了他对自然和生命的深刻理解。
该诗作于郑燮的创作高峰期,诗人以竹子为题材,寓意坚韧不拔的精神,反映了他对人生困境的思考与态度。
郑燮的《题画竹》以简练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描画出秋风中的竹子形象,表现出一种超然的气质。诗的开头描绘了昨夜秋风的狂猛,设定了一个强烈的对比:在自然的狂暴面前,唯有竹子能够从容应对。竹子的形象不仅仅是自然的存在,更是一种象征:它代表着坚韧、勇敢和不屈的精神。通过“挺然相斗一千场”,诗人强调了竹子在风暴中屹立不倒的决心,仿佛在说,无论外界环境多么恶劣,内心的坚韧与勇气是抵御一切的力量。这种情感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中尤为重要,郑燮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人生挑战的积极态度,激励人们在逆境中坚持自己的信念。
整首诗表达了对坚韧不拔精神的赞美,竹子在狂风中依然挺立,象征着在生活中面对困境时应有的态度和勇气,鼓励人们在逆境中坚持自我,勇敢面对挑战。
诗中提到的“潇湘”指的是哪个地方?
诗中竹子的象征意义是什么?
诗中“挺然相斗一千场”表现了怎样的精神?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