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念奴娇·周瑜宅》

时间: 2025-04-26 10:13:14

诗句

周郎年少,正雄姿历落,江东人杰。

八十万军飞一炬,风卷滩前黄叶。

楼舻云崩,旌旗电扫,熛射江流血。

咸阳三月,火光无此横绝。

想他豪竹哀丝,回头顾曲,虎帐谈兵歇。

公瑾伯符天挺秀,中道君臣惜别。

吴蜀交疏,炎刘鼎沸,老魅成奸黠。

至今遗恨,秦淮夜夜幽咽。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0:13:14

原文展示

念奴娇·周瑜宅
作者:郑燮 〔清代〕

周郎年少,正雄姿历落,江东人杰。
八十万军飞一炬,风卷滩前黄叶。
楼舻云崩,旌旗电扫,熛射江流血。
咸阳三月,火光无此横绝。
想他豪竹哀丝,回头顾曲,虎帐谈兵歇。
公瑾伯符天挺秀,中道君臣惜别。
吴蜀交疏,炎刘鼎沸,老魅成奸黠。
至今遗恨,秦淮夜夜幽咽。

白话文翻译

周瑜年少时,正值英俊潇洒,江东人才辈出。
八十万大军如同一把火炬,狂风卷起滩前的黄叶。
船舶如云崩溃,旗帜如闪电扫过,鲜血飞溅在江流中。
咸阳的三月,火光之盛无人能及。
想那豪杰与美人之间的悲伤情感,回头回顾曲调,虎帐之中谈兵已然停息。
公瑾(周瑜)英俊挺拔,在中途君臣惜别。
吴蜀之间关系紧张,炎帝与刘备群雄逐鹿,奸诈的老狐狸成了奸计的主使。
至今余恨,秦淮河畔夜夜回响着幽怨的哀鸣。

注释

  • 周郎:指周瑜,三国时期吴国的名将。
  • 雄姿历落:指周瑜年轻时的英俊风采与气宇。
  • 八十万军:指庞大的军队,形容战斗的气势。
  • 楼舻云崩:形容船只如同云崩一般。
  • 旌旗电扫:形容战旗如闪电般飞扫,气势磅礴。
  • 豪竹哀丝:指周瑜与其爱人之间的情感。
  • 公瑾:周瑜的字。
  • 老魅成奸黠:指权谋之人,老奸巨猾。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郑燮(1693-1765),字克柔,号板桥,清代著名画家、诗人。他的诗风豪放而又不失细腻,常表现出对历史人物的敬仰和思考。

创作背景
《念奴娇·周瑜宅》写于郑燮对周瑜的怀念与思考之中,反映了他对历史人物的崇敬与对英雄事迹的追忆。

诗歌鉴赏

这首词以周瑜为中心,展现了他在历史长河中的英雄形象与悲剧命运。开篇即点明了周瑜年轻时的英俊风采,接着通过“八十万军飞一炬”的描写,生动地展现出战争的气势与周瑜的豪情。词中多次运用动词和形容词,增强了画面的动感,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尤其是“楼舻云崩,旌旗电扫”的场景,充满了紧张与激烈。

同时,词中也流露出对周瑜命运的感慨与惋惜。提到“君臣惜别”,不仅是对周瑜与刘备的关系的叙述,也暗含了历史的无情与英雄的孤独。后半部分的“吴蜀交疏,炎刘鼎沸”,暗示了当时政治局势的复杂,周瑜的悲剧不仅仅是个人的,更是历史的悲剧。

整首词情感深沉,历史感强,表现了对英雄人物的深切怀念,流露出一种对往昔岁月的感慨与无奈。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周郎年少:直接点出周瑜的年轻与英俊。
  • 正雄姿历落:强调其气宇不凡,英俊的外表与内在的才华。
  • 八十万军飞一炬:描绘出战争的宏大场景,周瑜的才能在这场战争中得以施展。
  • 风卷滩前黄叶:使用自然景象映衬战争的激烈与凄凉。
  • 楼舻云崩:形象地描绘了海上的战船如同云一样崩溃,气势磅礴。
  • 公瑾伯符天挺秀:周瑜的才华与魅力非常突出,令人敬仰。
  • 至今遗恨,秦淮夜夜幽咽:结尾部分以“遗恨”收尾,给人以无限的遗憾与思考。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军队比作火炬,展现了战争的猛烈。
  • 拟人:自然景象如“风卷黄叶”赋予了情感。
  • 对仗:整首词的对仗工整,使得诗词更加和谐美观。

主题思想
整首词主题围绕对历史英雄周瑜的怀念,展现了他豪杰的气概与悲剧的命运,反映了对历史的深刻思考与情感的寄托。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周郎:象征着年轻的才俊与英雄。
  • 火光:象征战争的激烈与毁灭。
  • 黄叶:象征凋零与遗憾,暗示历史的无情。
  • 虎帐:象征军营与军事策略的讨论,体现了英雄的孤独。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周郎指的是哪位历史人物?
    a) 刘备
    b) 曹操
    c) 周瑜
    d) 诸葛亮

  2. 词中提到“吴蜀交疏”是指什么?
    a) 两国和平
    b) 两国关系紧张
    c) 两国友好
    d) 两国合作

  3. 诗中描绘的战斗场景主要用什么自然现象来形容?
    a) 雨
    b) 风
    c) 雪
    d) 雷

答案:1.c 2.b 3.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将进酒》:同样表达了豪情与对英雄的怀念。
  • 杜甫的《春望》:反映了历史的沧桑与英雄的悲剧。

诗词对比
郑燮的《念奴娇·周瑜宅》与辛弃疾的《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都涉及英雄与爱情,但郑燮更侧重于历史与怀念,而辛弃疾则偏向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两者在情感基调上,各有千秋,表现出不同的历史观与人生观。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中国古代诗词研究》
  • 《郑燮及其诗词研究》

相关诗句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琉璃河 次韵林子章阻浅留滞 张正字母夫人朱氏挽词 次韵章秀才北城新圃 观禊帖有感 梦玉人引 十月二十六日三偈 惊蛰家人子辈为易疏帘 三登乐·路转横塘 老态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包含鸯的词语有哪些 包字头的字 白字旁的字 朝歌夜弦 电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繁体字的书写方法_掌握繁体字书写技巧 朱的笔顺怎么写?朱的笔画顺序详解 天无二日 危槛 亲屈 牛字旁的字 国妆特字的祛斑产品有哪些?这份清单助你快速了解_祛斑产品推荐 楚腰纤细 迍剥 丿字旁的字 城字繁体字怎么写?这份城字繁体字详解,助你正确书写汉字_汉字繁体字学习 虎字头的字 乐退安贫 贝部首的汉字大全_贝部首常用汉字解析 侧近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