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0:20:1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0:20:18
卖得鲜鱼二百钱,
籴粮炊饭放归船。
拔来湿苇烧难着,
晒在垂杨古岸边。
我卖了新鲜的鱼,得了二百文钱,
买米做饭,准备让船归去。
湿漉漉的芦苇拔来后,难以点燃,
只能在古老的杨柳边晒干。
本诗并未涉及明显的历史典故,但“垂杨”常常代表春天和柔美的自然景象,具有诗意的象征。
郑燮(1693-1765),字克柔,号板桥,清代著名画家、书法家和诗人。他的创作风格独特,擅长用简单的语言表达深刻的情感,常带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本诗反映了渔民的日常生活,通过简单的语言描绘了卖鱼、买米、做饭的平凡场景,展现了渔民的生存状态和对生活的真实感受。
《渔家·卖得鲜鱼二百钱》通过简单的叙述,展现了渔民的生活状态和对生活的态度。诗的前两句直接描绘了卖鱼的收入和为了生活所作的准备,给人一种平实而亲切的感觉。后两句则转向生活的小困扰,湿苇难以点燃的细节,反映了渔民在生活中遇到的小麻烦。
整首诗的语言简洁明了,描绘了渔民的辛勤劳动和生活的真实一面。诗中的“晒在垂杨古岸边”不仅描绘了自然环境的优美,也寓意着一种宁静与悠闲的生活状态,令人向往。诗人在描写日常生活的同时,也流露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亲近,展现了渔民的乐观精神。
整首诗通过描绘渔民的日常生活,传达了一种对生活的热爱和乐观态度,展现了生活的真实与自然的和谐。
诗中卖鱼所得的钱数是多少?
诗中提到的芦苇是在什么状态下难以点燃的?
“晒在垂杨古岸边”中的“垂杨”指的是什么?
可以对比郑燮的这首诗与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两首诗都描绘了自然与生活,但郑燮更侧重于渔民的日常生活,而苏轼则表现了豪放不羁的豪情,反映了不同的生活态度和情感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