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次韵叶观文游鼓山》

时间: 2025-05-10 06:00:56

诗句

谢公忧民馀,妙语继两禅。

兹游瞰沧溟,宛在一叶莲。

木密虚可步,石立高莫缘。

从来看山眼,一洗俱茫然。

蓬莱如有无,空翠蒙云烟。

却疑浩荡中,天津渺归船。

崎岖访幽胜,众象争相鲜。

凌高寓远目,孤云共轩軿。

归来拥寒衾,耳底酒鸣泉。

觅句了不工,青灯暗孤眠。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06:00:56

原文展示:

次韵叶观文游鼓山
作者: 李弥逊 〔宋代〕

谢公忧民馀,妙语继两禅。
兹游瞰沧溟,宛在一叶莲。
木密虚可步,石立高莫缘。
从来看山眼,一洗俱茫然。
蓬莱如有无,空翠蒙云烟。
却疑浩荡中,天津渺归船。
崎岖访幽胜,众象争相鲜。
凌高寓远目,孤云共轩轾。
归来拥寒衾,耳底酒鸣泉。
觅句了不工,青灯暗孤眠。

白话文翻译:

谢公为百姓忧虑,妙语传承自两位禅僧。
今天游览,俯瞰大海,宛如一叶浮在莲花之上。
树木茂密可以漫步,石头高耸却无法攀缘。
回头看山的视野,顿时变得模糊不清。
蓬莱似乎有又像没有,空中的翠色被云烟笼罩。
不禁怀疑在浩荡之间,天津的归船渺小无比。
崎岖的路上寻找幽静的胜地,众多景象争相显现。
高高在上,目光远眺,孤云与我的车辇同行。
归来后拥着寒被,耳边传来酒泉的鸣声。
寻句不成,写得拙劣,青灯下独自入眠。

注释:

  • 谢公:指谢安,东晋时期的政治家和诗人,以忧国忧民著称。
  • 两禅:指禅宗的两位高僧,体现出对禅宗思想的敬仰。
  • 沧溟:指大海,象征广阔无垠。
  • 一叶莲:比喻身处大海中的孤立状态,表现出渺小和孤独。
  • 蓬莱:传说中的仙岛,常用来象征理想的境界。
  • 天津:指长江与海相接的地方,象征归航之路。
  • 寒衾:冷被,形容夜晚的寒冷,暗示孤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李弥逊是宋代的诗人,生于北宋时期,他的诗风多以清新自然、意境深远著称,常常反映出对社会政治的关注和对自然景观的赞美。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李弥逊游览鼓山之际,表达了他对大自然的敬畏与思考,同时也反映出他对人世间的关怀,尤其是对民生的忧虑。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游览鼓山为背景,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细腻观察和深邃思考。开篇提到“谢公忧民馀”,即借谢公之名引出对百姓的关切,表达出诗人对社会的关注。接着,通过“兹游瞰沧溟,宛在一叶莲”的描写,诗人将自身的渺小与自然的浩瀚形成对比,展现了游览时的心灵感受。

诗中多次运用意象,诸如“木密虚可步”“石立高莫缘”,生动地描绘出鼓山的壮丽与险峻,体现了自然的神秘与人类的渺小。同时,诗人又通过对“蓬莱”的描绘,引发对理想境界的思考,渴望与现实之间的对立与融合在此处得到了体现。

最后,诗人在归家之时,感受到的“耳底酒鸣泉”和“青灯暗孤眠”的意象,呈现出一幅孤独而又充满哲思的画面,使整首诗在美的享受中融入了深刻的思索。李弥逊通过自然景象与社会关怀的结合,展现了他深厚的文化底蕴与人文情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谢公忧民馀,妙语继两禅:通过谢公的忧虑引入,表达对民生的关心,承接禅宗思想。
  2. 兹游瞰沧溟,宛在一叶莲:游览时俯瞰大海,形象地表现出孤独感。
  3. 木密虚可步,石立高莫缘:描绘鼓山的自然景观,表达与自然的亲密与距离。
  4. 从来看山眼,一洗俱茫然:看山的视野变得模糊,象征思考的困惑。
  5. 蓬莱如有无,空翠蒙云烟:理想境界的模糊与遥不可及。
  6. 却疑浩荡中,天津渺归船:对归途的思考,隐喻人生旅途的渺小与迷茫。
  7. 崎岖访幽胜,众象争相鲜:探寻风景的过程,众多景象浮现。
  8. 凌高寓远目,孤云共轩轾:高处远眺,孤云的意象增强了孤独感。
  9. 归来拥寒衾,耳底酒鸣泉:归家后感受到的冷清与温暖的矛盾。
  10. 觅句了不工,青灯暗孤眠:写作的无奈与孤独,最后以青灯下的孤眠结束,隐含思考与反省。

修辞手法

  • 比喻:如“一叶莲”象征孤独。
  • 对仗:如“木密虚可步,石立高莫缘”,增强语言的节奏感。
  • 意象:通过自然景观表达内心情感,增强诗的层次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的赞美、对人生的思考以及对民生的关怀,体现了诗人深邃的哲理思考和人文关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沧溟:象征浩瀚无边,暗示人类的渺小。
  • 一叶莲:表现孤立与孤独。
  • 蓬莱: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距离感。
  • 孤云:代表孤独与自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李弥逊的“谢公忧民馀”中的“谢公”指的是哪位历史人物?

    • A. 杜甫
    • B. 谢安
    • C. 白居易
    • D. 陶渊明
  2. “木密虚可步,石立高莫缘”主要描绘的是哪种场景?

    • A. 城市景观
    • B. 山林景色
    • C. 河流景象
    • D. 海洋风光
  3. 诗中提到的“蓬莱”象征着什么?

    • A. 现实
    • B. 理想境界
    • C. 田园生活
    • D. 战争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 by 王之涣
  • 《夜泊牛津》 by 李白

诗词对比

  • 《登高》与《次韵叶观文游鼓山》同样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观察与人生态度,但《登高》更侧重于对人生的感慨,而《次韵叶观文游鼓山》则更侧重于社会关怀与对理想的追求。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李弥逊研究》

相关诗句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邻相反行 贫女吟 元日田家 九日曲池游眺 狼烟 杂曲歌辞。何满子 嘉陵江 上吏部崔相公 君不见 潼关河亭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达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殊翁 岸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幻心 吕武操莽 龝字旁的字 第四个字是事的成语大全_含事字的四字成语解析 持鳌封菊 千钧一发 齊字旁的字 嗔嗔 宠柳娇花 幾字旁的字 穷开头的成语 包含短的成语 茕茕 王字旁的字 烂额焦头 在人耳目 西字头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