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0:20:1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0:20:10
作者: 李弥逊 〔宋代〕
西山朝来多爽气,露沐风梳发新翠。
泄云无力占山腰,初日分光上山背。
远山苍茫近山紫,四面钟鱼谈佛事。
人间那得山为城,玉京联绵互相似。
先生结庐待三顾,道合宁论入宫妒。
肯为闽山得得来,蜡屐深寻九霄路。
诗成逸兴横太清,平明更作支提行。
会须佳处吞八九,归去与君增眼明。
西山早晨的空气格外清爽,露珠沐浴在阳光下,微风轻轻拂动新发的翠绿。
轻柔的云彩无力地停留在山腰,初升的太阳将光辉洒在山背。
远处的山色苍茫而近处的山显得紫色,四周的钟声和鱼儿交谈佛理。
人间怎能将山当作城池,玉京的连绵山脉相互相似。
先生在这里搭建小屋,等待三次的到访,志同道合何需在宫中嫉妒。
愿意为了闽山而来到这里,穿着木屐深入寻找九霄之路。
诗成之后,兴致横溢,心情愉悦地漫步在太清之上。
在合适的地方可以畅快饮酒,回去后与你分享我的视野。
作者介绍: 李弥逊,字君显,号岐山,宋代著名诗人,擅长山水诗。他的作品常表现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李弥逊在山中游览时的所感所思,描绘了清晨的山水美景,表达了他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高远理想的追求。
李弥逊的《和表之清阴亭作》以清新的意象和优雅的笔触描绘了山水之美,表达了对自然的敬仰和追求。诗的开头描绘了西山早晨的气候,清爽的空气,露水的清新,以及微风抚动新翠的画面,给人一种清新脱俗的感觉。随着诗的推进,远山与近山的色彩对比,钟声与佛理的融合,进一步营造出一种宁静致远的氛围。
诗中提到“人间那得山为城”,表达了一种人们对自然与城市之间关系的思考,传达了对世俗纷扰的淡然和对山水的向往。在诗的后半部分,李弥逊更是以“先生结庐待三顾”来表达对友人相聚的期待,以及志同道合的珍贵。最后,诗人提到“归去与君增眼明”,更是展现了他与友人分享美好事物的愿望,体现出一种人际之间的温情与哲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对理想的追求以及人与人之间真挚友谊的珍视。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西山”主要象征什么?
a) 城市
b) 自然与宁静
c) 喧嚣与繁华
诗人希望与谁共享他的视野?
a) 皇帝
b) 朋友
c) 陌生人
诗中“泄云”意指什么?
a) 云彩无力停留
b) 云彩浓厚
c) 云彩变幻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李弥逊与王维的山水诗都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但李弥逊更加强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与人际间的温情,而王维则更注重于自然的静谧与个人的心境。